【人物】 金希文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作曲家、指揮家|
金希文(1957生),作曲家、指揮家。出生於雲林縣斗六鎮(今雲林縣斗六市)。五歲由父親啟蒙鋼琴,先後畢業於日本橫濱市立港中學、橫濱市立商業高等學校,期間曾隨武藏野音大教授學習鋼琴;大學赴美就讀,獲得拜歐拉大學音樂系鋼琴與作曲雙學士、伊士曼音樂學院鋼琴與作曲雙碩士以及作曲博士學位。曾任日本優笛亞交響樂團指揮,現任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指揮暨音樂總監。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目前擔任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2017年,榮獲國家文藝獎。代表作品有第三號交響曲《臺灣》(1995)、《雙協奏曲》(2000)、《三重協奏曲》(2012)。

CHIN Gordon Shi-Wen (born 1957) is a composer and conductor. He was born in Yunlin, Taiwan and began taking piano lessons from his father at the age of five. He completed his high school studies in Japan an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with a double major in piano and composition from Biola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Doctor of Musical Arts degree in composition from the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Chin i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at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or of music at YinQi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horus. He is also the recipient of the twentieth National Cultural and Arts Award. In 2007 and 2015, Naxos published the albums, Formosa Seasons for Solo Violin and Strings and Cello Concerto No.1. Chin’s main compositions include Symphony No. 4 (1995), Formosa Seasons for Solo Violin and Strings (2000), Violin Concerto No. 3 (2007), Opera Mackay - The Black Bearded Bible Man (2008), Piano Concerto No. 1 (2009) and Triple Concerto (2012).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金希文
其他名稱
英文名: 

CHIN S. W. (Gordon)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作曲家、指揮家|
金希文(1957生),作曲家、指揮家。出生於雲林縣斗六鎮(今雲林縣斗六市)。五歲由父親啟蒙鋼琴,先後畢業於日本橫濱市立港中學、橫濱市立商業高等學校,期間曾隨武藏野音大教授學習鋼琴;大學赴美就讀,獲得拜歐拉大學音樂系鋼琴與作曲雙學士、伊士曼音樂學院鋼琴與作曲雙碩士以及作曲博士學位。曾任日本優笛亞交響樂團指揮,現任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指揮暨音樂總監。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目前擔任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2017年,榮獲國家文藝獎。代表作品有第三號交響曲《臺灣》(1995)、《雙協奏曲》(2000)、《三重協奏曲》(2012)。

CHIN Gordon Shi-Wen (born 1957) is a composer and conductor. He was born in Yunlin, Taiwan and began taking piano lessons from his father at the age of five. He completed his high school studies in Japan and his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obtained a Bachelor's degree with a double major in piano and composition from Biola University, as well as a Doctor of Musical Arts degree in composition from the Eastman School of Music. Chin is a member of the faculty at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director of music at YinQi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horus. He is also the recipient of the twentieth National Cultural and Arts Award. In 2007 and 2015, Naxos published the albums, Formosa Seasons for Solo Violin and Strings and Cello Concerto No.1. Chin’s main compositions include Symphony No. 4 (1995), Formosa Seasons for Solo Violin and Strings (2000), Violin Concerto No. 3 (2007), Opera Mackay - The Black Bearded Bible Man (2008), Piano Concerto No. 1 (2009) and Triple Concerto (2012).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兩度獲得約翰.布朗寧作曲比賽首獎

生平: 

多元文化教育
金希文出生於雲林斗六鎮,五歲由父親啟蒙學習鋼琴,之後受教於陳美滿老師。中學時全家移居日本,曾隨武藏野音大教授學習鋼琴。大學赴美求學,原就讀拜歐拉大學(Biola University)數學系,後轉音樂系,獲該校鋼琴、作曲雙學位。在學期間曾兩度獲得約翰.布朗寧作曲比賽首獎。之後進入伊士曼音樂學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1984年獲作曲、鋼琴雙學位,繼續在該校攻讀作曲、鋼琴、指揮,1988年10月取得作曲博士學位,旋即舉家返國定居。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目前為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1991年開始擔任音契合唱管絃樂團的指揮,1995年開始擔任該團的音樂總監,同時也擔任日本Euodia交響樂團指揮。

透過人文關懷抒寫臺灣
十三歲即離開臺灣的金希文於學成返國之後,不斷思索創作的內涵以及「身為臺灣作曲家」理應展現的特質。2004年,在西雅圖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過:「音樂豐富了我的生命,讓我對人、對人生的掌握更寬廣。……我希望當一個臺灣人的作曲家,覺得自己必須回到臺灣,去體驗、去生長、生活在臺灣,去感受臺灣的時代動脈,尋找臺灣音樂的出路。」因而以臺灣價值呈現曲子,透過人文的關懷抒寫臺灣成為他作品中很重要的精神內在,其中,有具探索生命議題的,例如合唱交響曲《不是死亡,乃是真的生命》,關懷臺灣系列組曲之一《無言之歌》﹔以臺語譜曲的例如《手裡的風箏線》、《希望之網》﹔第二號交響曲《痕跡》以較感性的態度思考社會的價值觀。也有觸及社會動脈的作品,例如以中國歷史為反思的清唱劇《回憶與盼望》,而交響曲《臺灣》(1995),第二樂章「黑夜」,第三樂章「崛起」,則深刻體現臺灣的處境,也表達在不斷掙扎之下,邁向勝利的意念。

風格多元的大型作品
金希文有很多不同類型的獨奏曲與室內樂之外,最值得關注的當屬相當數量的大型作品。他的管弦樂曲與協奏曲,無論在結構、題材、音響甚至形式上都有不同的探索,也反映了多元文化的成長背景與求學歷程。《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的發想源自美國,英國與日本等三種文化的詩作。《風,時間碰撞的聲響》(給大提琴及打擊樂)展現的是較多音效與實驗性的聲響。《福爾摩沙的四季》(為小提琴及絃樂團的協奏曲)則結合了尖銳的不協和音與馬勒般的調性語言。《舞後無痕》是音樂詩劇,《黑鬚馬偕》則是國內第一部臺語歌劇,也是一齣跨國合作,動員歐美上百位傑出歌劇名角及製作群的經典大戲。而他以音樂總監與指揮的身份,為音契合唱管弦樂團所寫的一系列人聲與大型管弦樂結合的作品,也成為他獨樹一格的音樂形式與風格。

音樂作為溝通橋樑
金希文的音樂在現代中帶有浪漫的色彩,而由於他認為音樂是具有與人溝通的藝術本質,因此儘管形式多樣,即便是大型的,或是較具思考性的作品,也不會艱澀到抽象而難以理解。2003年文建會舉辦第一屆臺灣鋼琴大賽,便是委託金希文創作指定曲《鋼琴幻想曲》。而身為基督徒,他除了在作品中常表現對生命與宗教的探索之外,並寫作相當多的詩歌,以及平易近人的歌曲,分享信仰、撫慰人心,這些作品深受喜愛並廣為流傳,例如《成長》、《祂永不誤事》。他的合唱管弦樂曲《日出臺灣》、《黃昏亦芬芳》,近年也被改編,選列為國中音樂課本的教材。

國際展演與豐富的出版
金希文認為,每個文化應該有其藝術代表作,身為臺灣作曲家,他期許自己的音樂足以反省生命、感觸時代。而他獨特的音樂風格確實在國內外都獲得相當的肯定與關注。多年來經常受國際重要音樂團體、音樂節邀約創作與作品演出。2004年接受英國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Cello Festival委託創作,並在該音樂節由大提琴家Felix Fan發表發表《風,時間碰撞的聲響》。2005年在美國Aspen音樂節由林昭亮與紐約Sejong Soloists發表了小提琴協奏曲《福爾摩沙的四季》。同年受邀擔任在韓國Pyeong Chang舉辦的 Great Mountain Music Festival節慶駐在作曲家,並由YU Hyun-ah 與來自紐約 the International Sejong Solists 發表作品給人聲及絃樂團的俳句Summer Grasses、Awakening。2011年在日本發表了《詩篇57篇》;在臺北發表了《第四號交響曲》;臺北愛樂委託創作《流動的回憶》由臺北愛樂合唱團及國家交響樂團首演。2013年簡文彬指揮NSO發表新作《三重奏協奏曲》等。

有聲出版品有交響詩、室內樂、獨奏曲、獨唱曲、合唱曲等,截至目前超過五十首,包括交響曲第二號《痕跡》、清唱劇《回憶與盼望》、打擊樂四重奏《流蕩之星》、打擊樂曲《野葡萄》、交響曲第三號《臺灣》,和由金希文為室內樂團所編的《聖歌選萃》。「留心」專輯則是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後,為臺灣譜寫的緬懷曲,並獲選為1999年金曲獎最佳古典專輯。國際出版的則有Naxos 在2007年出版的「金希文專輯」,包含《雙協奏曲》(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福爾摩沙的四季》(小提琴協奏曲)。2010年在日本錄製並出版《淚泉》、《初雨》。2014年由Euodia委託創作並在日本出版Cry out。

全方位作曲家
身兼作曲教授、指揮家與樂團音樂總監,作曲家金希文本著「藝術」與「溝通」的信念,孜孜於作曲、展演與教育的音樂人生。美國洛杉磯時報樂Timothy Mangan評論金希文的第三號交響曲《臺灣》時說:「作曲家在現代西方大型管弦樂戲劇性的手法表現上,是位有自信的大師。」Dallas Morning News樂評John Ardoin在評論他的Phantasy for violin and Piano時則說:「那是一首強烈的,充滿自信的曲子,手法上雖是奔馳在無調性上,在溝通他的樂思上卻沒有困難。」

領域: 

作曲家

領域: 

指揮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57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雲林縣斗六市

識別碼

識別碼
M099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57

    出生於雲林斗六鎮。

  • 1963

    就讀於鳳山國小。

  • 1964

    轉學至斗六鎮東國小。

  • 1969

    全家移居日本橫濱,隔年進入橫濱市立港中學就讀。

  • 1973

    就讀橫濱市立商業高等學校。

  • 1976

    就讀Biola University 數學系。

  • 1978

    轉入Biola University 音樂系主修鋼琴、作曲。

  • 1979

    交響詩《牧笛》首演。

  • 1980

    交響詩《晨野》首演。

  • 1980

    鋼琴小品《蝴蝶戀花》首演。

  • 1981

    《絃樂四重奏第一號》首演。

  • 1981

    小提琴曲《思》首演。

  • 1982

    從Biola University畢業。

  • 1982.09

    9月進入Eastman音樂院攻讀作曲、鋼琴碩士學位。

  • 1983

    《絃樂四重奏第二號》首演於Rochester,並於美國PBC廣播。

  • 1984

    在Eastman音樂學院獲作曲、鋼琴雙學位。繼續於該校攻讀作曲、鋼琴、指揮。

  • 1985

    《鋼琴三重奏第一號》首演於Rochester,並於美國PBC廣播。

  • 1985

    出版「在一個感恩的傍晚」。

  • 1986

    與盧佳芬女士結婚。

  • 1986

    出版「流水‧歲月‧人生」。

  • 1987

    小提琴曲《路》;臺北市交委託。

  • 1987

    合唱交響曲《詩篇145篇》;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委託。

  • 1988

    獲得博士學位。

  • 1988

    舉家遷回臺灣定居。

  • 1988

    出版「門」。

  • 1989

    任教於東海大學。

  • 1989

    管弦樂曲《豐年‧火祭》;國家音樂廳委託創作。

  • 1990

    合唱交響曲《不是死亡,乃是真的生命》;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委託。

  • 1991

    擔任音契合唱團管絃樂團指揮。

  • 1991

    清唱劇《回憶與盼望》;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委託,首演於臺北,出版CD。

  • 1991

    合唱交響曲《偉大之光》;日本Euodia交響樂團委託。

  • 1992

    交響曲第二號《痕跡》;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委託,出版CD。

  • 1992

    鋼琴曲《殘像》,首演於法國。

  • 1992

    打擊樂曲《流盪之星》;臺北聯合打擊樂團委託,並出版CD。

  • 1993

    《詩篇交響曲》;日本Euodia交響樂團委託創作,首演於東京。

  • 1994

    任教東吳大學。

  • 1994

    交響詩《夸父逐日》;加拿大溫哥華交響樂團首演,並發表於加拿大CBC廣播。

  • 1995

    擔任音契合唱管絃樂團音樂總監。

  • 1995

    《交響曲第四號》;Euodia交響樂團委託創作,首演於日本。

  • 1995

    《交響曲第三號》;溫哥華交響樂團演出。

  • 1996

    為大型室內樂團的《臺灣緬懷曲》,首演於臺北。

  • 1996

    合唱管弦樂曲《日出臺灣》、《得露之草》、《手裡的風箏線》。

  • 1997

    擊樂四重奏第三號《一夢花季後》;臺北打擊樂團委託。

  • 1997

    大型室內樂曲《甦醒的季節》。

  • 1998

    《小提琴協奏曲第一號》;林昭亮委託創作。

  • 1998

    合唱管弦樂曲《黃昏亦芬芳》、《希望之網》。

  • 1999

    合唱管絃樂曲《催速的時代》。

  • 2000

    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

  • 2000

    為小提琴及絃樂團的協奏曲《福爾摩沙的四季》; Joan & Irwin Jacobs委託創作。

  • 2000

    關懷臺灣系列組曲之一《無言之歌》,首演於美國。

  • 2001

    單簧管協奏曲《追風者的回憶》;日本Euodia交響樂團委託創作,首演於日本。

  • 2001

    Phantas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臺灣省立交響樂團委託。

  • 2002

    關懷臺灣系列組曲之二《無言之歌之二》,首演於臺北。

  • 2002

    給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雙協奏曲》;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委託創作,首演於美國。

  • 2003

    《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白鷺鷥文教基金會委託。

  • 2003

    給女高音及室內樂團的《葉印》;為Turning Point Ensemble演出委託,首演於加拿大。

  • 2004

    接受英國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Cello Festival委託創作,並在該音樂節由大提琴家Felix Fan發表發表《風、時間碰撞的聲響》。

  • 2005

    2005年在美國Aspen音樂節由林昭亮與紐約Sejong Soloists發表小提琴協奏曲《福爾摩沙的四季》。

  • 2006

    給旁白及弦樂團的《喚醒》首演於臺北。

  • 2006

    《キリストの香り》日本Euodia合唱管絃樂團委託。

  • 2007

    美國Naxos出版金希文專輯「Formosa Seasons」,收錄《給小提琴及大提琴的雙協奏曲》、《福爾摩沙的四季》。

  • 2007

    受邀擔任在韓國Pyeong Chang舉辦的 Great Mountain Music Festival節慶駐在作曲家,並由YU Hyun-ah 與來自紐約 the International Sejong Solists 發表作品給人聲及絃樂團的俳句Summer Grasses、Awakening。

  • 2008

    完成臺灣第一部臺語歌劇《黑鬚馬偕》,由德國漢柏斯導演,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於國家戲劇院舉行世界首演。

  • 2009

    Felix Fan與Heiichiro Ohyama所指揮的Santa Barbara交響樂團,首演給大提琴及管絃樂團的《浪漫曲》。

  • 2009

    指揮日本Euodia交響樂團,並發表豎笛協奏曲《清澈的午夜》。

  • 2010

    Herbig指揮國家交響樂團與盧佳慧首演《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 2010

    在西雅圖發表鋼琴作品《二月歌》。

  • 2010

    在日本錄製《淚泉》、《初雨》,並在東京出版。9月金希文指揮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演出,並發表《音樂詩劇─舞後無痕II》。

  • 2011

    指揮日本Euodia合唱管絃樂團於東京, Opera City Concert Hall演出,並發表合唱管絃樂曲《詩篇57篇》。

  • 2011

    於美國Northwestern, Pick- Staiger Hall發表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孤寂的憤怒》。

  • 2011

    在國家音樂廳首演《第四號交響曲》、音樂詩劇《流動的記憶》。

  • 2012

    指揮音契合唱管絃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奏Mendelssohn神劇 Elijah。

  • 2013

    日本Euodia室內樂團於高雄,臺南,臺中,臺北等地發表金希文作品Cry Out-Quintet for Clarinet and String Quartet共10場。

  • 2013

    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首演《三重協奏曲》。

  • 2013

    盧易之於德國堡易北愛樂小廳發表金希文鋼琴作品《殘像》。

  • 2013

    New Asia Chamber Music Society於紐約Carnegie Hall發表鋼琴五重奏《月夜愁》。

  • 2013

    國家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首演《眼窗之舞》。

  • 2014

    國家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錄製作品專輯:《眼窗之舞》、《第三號交響曲》、《大提琴協奏曲》,並將由Naxos出版。

  • 2014

    於東京首演Cry out。

  • 2014

    美國Northwest Sinfonietta 於西雅圖的Benaroya Hall發表管弦樂作品Serenade on the theme in memoriam。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