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李哲洋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音樂學家|
李哲洋,1934年生於彰化, 1949年考入「省立臺北師範音樂科」,隔年因父親以「知匪不報」獲罪被槍決,遂被學校藉故退學。自此輾轉當過書店店員、臺肥公司製圖員,1960年起任中學音樂教師,後執教於實踐家專及藝專。除了北師一年的學習外,李哲洋的音樂知識全靠自學於實務經驗,涉獵範圍廣泛。1966-67年間他參與民歌採集運動,1971年與雷驤創辦《全音音樂文摘》,前後共發行19年。他也編譯了大量的古典音樂書籍,並自力研究累積了大量的臺灣音樂資料,是臺灣音樂研究的先行者。1990年3月因病去世,留下的大批研究資料現存於北藝大。

LI Zhe-Yang was born in Changhua in 1934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the predecessor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 1949. The next year, however, his father was executed by shooting after being accused of not reporting known communists, and LI was expelled from the school. After this incident he served as a clerk in a bookstore and as draftsman for Taiwan Fertilizer Co., Ltd. Beginning in 1960 he served as a music teacher in high schools and later taught in Shih Chien School of Home Economics (now known as Shih Chien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ollege of Arts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side from a year’s study i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LI was mostly a self-taught musician and gained musical knowledge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H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ksong collection movement in 1966–67 and, with LEI Xiang, founded Musical Digest, which was issued for nineteen years. He also edited numerous publications on the topic of music and accumulated a great amount of research materials about Taiwanese music. He was a forerunner of music research in Taiwan. LI died in March 1990 due to illness. His research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archived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李哲洋
其他名稱
英文名: 

LI Zhe-Yang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音樂學家|
李哲洋,1934年生於彰化, 1949年考入「省立臺北師範音樂科」,隔年因父親以「知匪不報」獲罪被槍決,遂被學校藉故退學。自此輾轉當過書店店員、臺肥公司製圖員,1960年起任中學音樂教師,後執教於實踐家專及藝專。除了北師一年的學習外,李哲洋的音樂知識全靠自學於實務經驗,涉獵範圍廣泛。1966-67年間他參與民歌採集運動,1971年與雷驤創辦《全音音樂文摘》,前後共發行19年。他也編譯了大量的古典音樂書籍,並自力研究累積了大量的臺灣音樂資料,是臺灣音樂研究的先行者。1990年3月因病去世,留下的大批研究資料現存於北藝大。

LI Zhe-Yang was born in Changhua in 1934 and was admitted to the music department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the predecessor of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in 1949. The next year, however, his father was executed by shooting after being accused of not reporting known communists, and LI was expelled from the school. After this incident he served as a clerk in a bookstore and as draftsman for Taiwan Fertilizer Co., Ltd. Beginning in 1960 he served as a music teacher in high schools and later taught in Shih Chien School of Home Economics (now known as Shih Chien University) and National College of Arts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Aside from a year’s study in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LI was mostly a self-taught musician and gained musical knowledge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He participated in the folksong collection movement in 1966–67 and, with LEI Xiang, founded Musical Digest, which was issued for nineteen years. He also edited numerous publications on the topic of music and accumulated a great amount of research materials about Taiwanese music. He was a forerunner of music research in Taiwan. LI died in March 1990 due to illness. His research materials are currently archived at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Arts.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短暫音樂教育與倏然巨變
李哲洋1934年11月10日生於彰化,父親任職於鐵路局。由於父親工作性質的關係,李哲洋幼年時常搬家,就讀的學校也是一換再換。李哲洋1940年開始就讀嘉義白川公學,但旋即轉到高雄東園公學就讀,1941年再轉到苗栗銅鑼公學,1945年轉到苗栗福星國校,後又轉到基隆暖暖國校,並於1947年畢業。幼年時期的李哲洋對於日本統治時期流行的日本音樂並不感興趣,真正開始意識到自己對於音樂的喜愛,是在戰後一段住在客家庄的時間,他接觸到鄉下地方的歌仔戲、採茶戲,非常喜愛,也常與同伴演戲玩耍。後來他的班級來了一位會彈鋼琴的老師,這是李哲洋第一次聽到鋼琴音樂,立即為之著迷,成為他日後追尋音樂世界的一塊敲門磚。1947年他進入基隆中學初中部,在學校也參加了笛子隊。1950年畢業後,在家人的反對下仍毅然報考師範學校音樂科,他以試唱滿分的成績名列前茅地進入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開始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在北師音樂科他十分認真努力,受到康謳的賞識,並嘗試開始作曲,曾創作《賣花女》、《秋聲》等歌曲。
但一年後,李哲洋遭遇了人生中的重大打擊。李哲洋的父親李漢湖在戰後被派到海南島任職,突發的感情事件導致他的父母離異,母親離家改嫁。1950年正是二二八事件方落幕,國民政府遷臺後實施戒嚴的白色恐怖時期,李漢湖當時擔任臺鐵臺北機務段調度員,因被指控組織「明朗俱樂部」為共產黨組織,以知匪不報的罪名於該年12月被槍決,家中頓失依靠。隔年,李哲洋因在週記中批評校長而被退學,事實上是受到父親案件的影響。當時年僅十六歲的李哲洋不僅失去父母、學生身分,還須背負著三個年幼弟妹的生計。他開始到書店、廣告公司打工,1952年以自修的方式考上臺肥公司的繪圖員,方有一份較為穩定的收入養家活口。

刻苦自學但挫敗不斷的音樂生涯
遭逢此人生大劫,李哲洋並沒有放棄他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而是以自學的方式,省錢購買各種音樂書籍苦讀,一步一步地學習關於音樂的一切。由於李哲洋對日文十分擅長,因此他購買了大量的日文音樂書籍研讀,相較於當時中文音樂著作之貧乏,李哲洋在音樂上的知識修為很快地就超越了許多音樂教師。在臺肥任職期間,李哲洋憑藉著自學有成的天分,同時在基隆安樂國校、開明補校和桃園空小教授音樂和美術。1959年底他入伍服役。在服役兩年期間內,他憑過人的毅力,以同等學力的資格考取初中音樂教師資格,退伍後,於1962年執教於基隆第三初中。
李哲洋在基隆任教期間,常與當地藝文人士交遊,當時許多基隆地區的藝文人士常在畫家江明德家中聚會,李哲洋就是在這個場合中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林絲緞,1968年兩人結婚。李哲洋對於音樂研究的熱情,遠遠超出一名音樂教師的基本能力需求,他於1966、1967年隨史惟亮赴花蓮、新竹等寄進行民歌採集,是臺灣民歌採集運動的第一波先行者。雖然李哲洋此時已撰寫許多音樂研究著作,足以讓他與大學的音樂教師們共同研究,但他始終想要更進一步接受正規教學,便向日本洗足園大學音樂學部音樂學科提出就學申請,由康謳幫他寫推薦函,並獲得1968年度的入學許可。但背負著「匪諜」家人的身分,讓他遲遲無法獲得出國許可,也因此失去赴日留學的機會。

音樂編譯與學術研究工作
雖然再次受到政治因素阻撓,李哲洋仍不放棄他對音樂的理想。1969年他重執教鞭,任臺北縣立五峰國中音樂教師。他開始翻譯音樂相關著作,其中《巴托克》(1971)、《馬勒》(1973)等書,是臺灣首次以中文譯介的音樂家傳記。1971年李哲洋與雷驤、張邦彥共同創辦《全音音樂文摘》,以月刊專題的方式,編譯日文、英文古典音樂相關文章,成為1970、80年代臺灣最主要的音樂雜誌之一。在《全音音樂文摘》1978年到1983年停刊期間,李哲洋又接下了大陸書店所委託的《最新名曲解說全集》的主編,於1982年出版,共17冊。
這兩套古典音樂的出版品是李哲洋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然而李哲洋自己最愛的音樂工作,卻是臺灣音樂史的研究。李哲洋1960年代與史惟亮共同進行民歌採集活動,後因理念不合而未繼續參與,但他對於民間音樂研究的熱情,卻一直存在,對他而言,臺灣音樂研究是他最想要投入的音樂工作。受限於學歷與教職的條件限制,李哲洋總是只能以一己之力來進行各種音樂研究,僅有少數幾次接受委託或補助。1978年他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之託進行臺灣童謠採集;1980年代獲得文建會些許補助,進行臺灣音樂史和臺灣音樂辭典的編寫,但因故未能完成整個計畫。雖然遭遇各種困難和壓力,但李哲洋卻未曾放棄,面對難以負荷的龐大研究工作,李哲洋本著他自年少以來刻苦自學的毅力與精神,以及擔任主編時對於文稿資料的掌控技巧,廣泛且有條理地蒐集各方資料,進行史料文獻的編排與分析,在數位資料庫概念尚未普及的時代,他的各種文獻、訪談、影音收藏已然成為一個小型的臺灣音樂史資料庫。

未完成的使命
由於長期操勞於文稿編輯與史料研究,身體不堪負荷,李哲洋於1990年3月21日因淋巴性胃癌驟然病逝。他在住院期間,在病床上寫下了《全音音樂文摘》最後一期的停刊告示,更讓他念念不忘的是臺灣音樂史的編寫工作。李哲洋去世後,林絲緞整理他所遺留的書籍、文稿、史料文獻、影音資料,共有七十餘箱,全數捐給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進行保存與研究。檢視李哲洋所整理的文獻稿件、目錄、大綱、索引等研究資料,可以看出到這是一位治學嚴謹、不妥協隨便的音樂史研究者,在臺灣音樂研究尚未系統性開展、各項研究文獻與公開史料極為缺乏的年代,他以一人之力所進行的研究工作與成果,著實令人欽佩不已。

感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撰寫:黃于真 2016/6/30

領域: 

音樂學家

領域: 

音樂文字作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4.11.10
逝世時間: 
1990.03.21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彰化
逝世地點: 
臺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識別碼
M136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34.11.10

    11月10日生於彰化

  • 1934

    因父親任職鐵路局,幼時隨父調職遷居各地,曾嘉義白川公學、高雄東園公學、苗栗銅鑼公學、苗栗福星國校

  • 1947.06

    6月自基隆市暖暖國校畢業,9月入省立基隆中學初中部就讀

  • 1950.06

    6月自省立基隆中學初中部畢業,9月入省立臺北師範學校音樂科就讀;父親李漢湖被以「知匪不報」之罪名遭槍決

  • 1951.07

    7月因在週記上批評學校伙食而被退學。

  • 1952.05

    5月任職臺灣肥料公司第一廠繪圖員

  • 1956.05

    5月兼任基隆市安樂國校音樂代課教師兩年

  • 1957.02

    2月兼任基隆私立開明補校音樂美術教員一年

  • 1959.01|1959.02|1959.11

    1月離開工作六年半的臺肥公司,2月於空軍附設桃園小學教授音樂;11月入911兵工營服役兩年

  • 1960

    考取初中音樂教師資格

  • 1961.11

    11月退役

  • 1962.03

    3月任基隆市立第三初中音樂教師

  • 1966.01|1966.10

    1月底,與史惟亮和德國Spiegel博士到花蓮阿美族部落,進行一次勘測性的田野採集工作,同年10月到新竹地區的賽夏族人地區採錄了「矮靈祭」的歌謠

  • 1967.06

    6月初,與李五男於花蓮縣瑞穗鄉富民村採錄阿美族音樂

  • 1968.04|1968.08

    4月獲日本洗足園大學音樂學部音樂學科入學許可,8月離開基隆市立第三初中教職;因出國許可申請未獲通過,因此無法赴日留學

  • 1968

    與林絲緞結婚

  • 1969.10

    10月任臺北縣立五峰國中音樂教師

  • 1972.01

    1月《全音音樂文摘》創刊號發行

  • 1973.01

    1月離開五峰國中,2月轉任臺北市立雙園國中音樂教師

  • 1978

    授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委託,進行臺灣童謠調查研究。

  • 1979

    《全音音樂文摘》停刊

  • 1980

    編寫《最新名曲解說全集》,至1988年共出版17冊

  • 1984.01

    1月《全音音樂文摘》複刊

  • 獲文建會補助臺灣音樂史及臺灣音樂辭典編寫計畫

  • 於國立藝專兼任教授比較音樂學、樂器學、音樂史等課程

  • 1988

    於實踐家專(現實踐大學) 兼任教授音樂修養課程

  • 1990.01

    1月《全音音樂文摘》 停刊

  • 1990.03.21

    3月21日因淋巴性胃癌病逝於臺北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