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張文聰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客家音樂家|
張文聰,客家音樂家;1942 年出生於臺中,2011年逝世。客家戲界相當活躍之老生及紅生演員。13歲入宜人京班。青年時期曾擔任李榮興、羅秀鑑、胡延林、周齡崑、陳劍秋等演出關公戲時之馬僮。退伍後,張文聰長期搭演外臺客家戲班,加演京戲時則演出三國戲,近十餘年主搭客家班「新月娥」,並曾於客家戲劇比賽中獲得「最佳花臉獎」與「最佳導演獎」。

ZHANG Wen-Cong was born in Taichung in 1942. He has been very active as an old sheng as well as a red sheng actor in Hakka opera. At the age of 13, he entered the Yi Ren Peking Opera Troupe. As a teenager, Zhang played the role of horse keeper for Li Rong-Xing, Luo Xiu-Jian, Hu Yan-Lin, Zhou Ling-Kun and Chen Jian-Qiu, actors who are all famous Guan Yu actors. After retiring from the army, Zhang often worked in outdoor Hakka opera troupes, and in his spare time he would perform in Peking opera troupes specializing in the Three Kingdoms repertoire. He played mostly in Xin Yue E Hakka Troupe in recent years, and won awards for best face painting and best director in Hakka opera competitions. He passed away in 2011.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張文聰
其他名稱
英文名: 

ZHANG Wen-Cong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客家音樂家|
張文聰,客家音樂家;1942 年出生於臺中,2011年逝世。客家戲界相當活躍之老生及紅生演員。13歲入宜人京班。青年時期曾擔任李榮興、羅秀鑑、胡延林、周齡崑、陳劍秋等演出關公戲時之馬僮。退伍後,張文聰長期搭演外臺客家戲班,加演京戲時則演出三國戲,近十餘年主搭客家班「新月娥」,並曾於客家戲劇比賽中獲得「最佳花臉獎」與「最佳導演獎」。

ZHANG Wen-Cong was born in Taichung in 1942. He has been very active as an old sheng as well as a red sheng actor in Hakka opera. At the age of 13, he entered the Yi Ren Peking Opera Troupe. As a teenager, Zhang played the role of horse keeper for Li Rong-Xing, Luo Xiu-Jian, Hu Yan-Lin, Zhou Ling-Kun and Chen Jian-Qiu, actors who are all famous Guan Yu actors. After retiring from the army, Zhang often worked in outdoor Hakka opera troupes, and in his spare time he would perform in Peking opera troupes specializing in the Three Kingdoms repertoire. He played mostly in Xin Yue E Hakka Troupe in recent years, and won awards for best face painting and best director in Hakka opera competitions. He passed away in 2011.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沒爹沒娘路邊草
1942年出生於臺中,1950年舉家遷至新竹,同年父親張源順去世。1951年母親張李粉妹去世,張文聰兄弟倆只能投靠在竹東的大哥徐德富,為了幫大哥分擔家計,張文聰兄弟倆決定賣冰棒賺錢,大肚國民學校三年級就成了他的最高學歷。在賣冰棒期間,張文聰會到鎮上的「文化戲院」「撿戲尾」上看戲,其中對新竹六家「明興社」精彩的武打戲印象特別深刻。另一方面,同母異父的大哥徐德富也很喜歡看戲,尤其愛看外江戲,也就是京戲,竹東「文化戲院」就是他常常消磨時間的地方。一次,徐德富帶張文聰兄弟去看戲,那次來演的戲班是苗栗獅潭的「小美園」,日戲演完之後,徐德富變探詢是否有收包戲小孩的意願,但遭到拒絕。

外臺的宜人京班
1954年,大哥又帶著張文聰兄弟倆到文化戲院去看「宜人京班」的演出,並正式進入「宜人京班」學戲,基本功由羅秀鑑教授。不久,羅冉飛接羅秀鑑的位置繼續帶他們練基本功,讓徐賢福的大兒子二花臉「阿光哥」徐仁光教張文聰刀槍把子,而會拉胡琴的外省人老生陳秋生(陳勇)負責教唱腔。李少華則是張文聰正式磕頭拜師的武生偶像。全省各大小戲院「宜人京班」幾乎全部跑過,臺北市、嘉義市、臺南市、高雄市、基隆市。在不同的戲院間流轉,邊學邊演的日子成長很快,雖然只能演演龍套、官將一類的角色,但是,從同臺的老前輩身上所觀察、學習到的,才是進步的最大來源,這些也都對張文聰後來的演戲生涯產生深刻的影響。青年時期他也曾擔任李榮興、羅秀鑑、胡延林、周齡崑、陳劍秋等演出關公戲時之馬僮。

二次進出阿庚丑班
1960年離開「宜人京班」,因為時搭客家內臺班「小美園」的哥哥鐵山入伍在即,囑咐張文聰轉搭「小美園」以就近照顧即將生產的嫂嫂,在「小美園」待了差不多一年,內臺戲已是日暮西山之勢,剛好整「新拱樂」的范姜新熹和邱雲庚邀請他入班,最後,張文聰與嫂嫂決定一同加入「阿庚丑班」演出外臺戲,這是他第二度搭演該班。第一次在「阿庚丑班」搭班期間,農曆四、五、六「小月」外臺演戲機會不多的時候,張文聰也常到中壢內臺班「三義園」打破鑼。

加入預光國劇隊
1962年,張文聰進入「預光國劇隊」服役,張文聰一邊當兵,一邊繼續鍛鍊京戲,並且認識許多外省京劇演員,彼此交流切磋。快結訓時,「預光國劇隊」到了第六中心勞軍演出。

搭戲班的日子
1965年開始,張文聰陸續搭了許多戲班子,有「新永光」客家內臺戲班、中壢「目仔發班」,並在此結識妻子陳秋玉;以及平鎮的「小月娥」歌劇團、臺北「福聲」歌劇團,也開始拍電影,當武行。除此之外,還有客家外臺班「新榮鳳」、「大中華」歌劇團;客家內臺班「新拱樂」歌劇團、「泰鵬」歌劇團、「小月娥」歌劇團、「德泰」歌劇團、「勝拱樂」歌劇團、「新月娥」歌劇團等。

獲獎的肯定
1981年起開始至世界各地演出,廣受好評,更在1992年榮獲第一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1996年獲得第五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最佳淨角獎」,為目前客家戲界相當活躍之老生及紅生演員。

老爺弟子的精采人生
張文聰以堅實的外江底子,悠遊於京劇、客家戲、­歌仔戲之間,武二花深得口碑,俐落的馬伕身手更深得多位關公老爺的喜愛。虔誠信仰田都­元帥和觀音菩薩的張文聰,已於2011年過世,幸有《老爺弟子》一書及時記錄了他精采­的演藝人生。

領域: 

客家音樂

性別: 

獲獎: 

1992年/第一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

獲獎: 

1996年/第五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最佳淨角獎」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42
逝世時間: 
2011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中東勢米粉寮

識別碼

識別碼
M054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42

    出生於臺中東勢米粉寮,生肖屬馬。

  • 1948

    隨父母遷至南投水里龍神橋附近,就讀南投水里國民學校。

  • 1949

    舉家遷至竹東外婆家,轉學至竹東國民學校。

  • 1950

    舉家遷至新竹橫山十分寮,轉學至大肚國民學校。

  • 1950

    父親張源順去世。

  • 1951

    母親張李粉妹去世,輟學。

  • 1954.02

    2月,與兄張鐵山、友何維雄入「宜人京班」學戲,綁戲5年。

  • 1958

    於「宜人京班」滿師,繼續留下搭班。

  • 1960

    於基隆「高砂戲院」演出時離開「宜人京班」,轉搭新竹關西阿庚丑(邱雲庚)的關西客家外臺班「新榮鳳」,小月無戲可演時,偶於中壢內臺班「三義園」演出。

  • 1961

    搭苗栗客家內臺班「小美園」,偶至「小月娥」、「金興社」等班「打破鑼」。

  • 1962.02

    2月,「宜人京班」於桃園「文化戲院」散班。

  • 1962.03

    3月,第二次搭邱雲庚的「新榮鳳」。

  • 1962.11

    11月,於嘉義大林入伍。

  • 1963.04

    4月,受士官訓28天,後進入「預光國劇隊」服役。

  • 1963.11

    11月,隨「預光」至金門勞軍1個月。

  • 1964.11

    11月,退伍。

  • 1964.12

    12月,搭徐仁光之外臺班「宜人園」。

  • 1965

    徐仁光退股離班,與哥哥張鐵山、宋乾鳳、劉錦祥、溫三郎等合股承接外臺「宜人園」。

  • 1965

    第一次搭竹北「新永光」客家內臺戲班。

  • 1965

    搭中壢「目仔發班」,結識妻子陳秋玉。

  • 1966.02

    2月,搭平鎮「小月娥」歌劇團,兒子張定邦出生。

  • 1966.06

    6月,轉搭臺北「福聲」歌劇團,開始拍電影,當武行。

  • 1967.02

    2月,搭中壢陳招妹的客家外臺班「新榮鳳」至臺南演出外臺京戲。

  • 1967.07

    7月,搭新埔何禮輝的客家內臺班「大中華」歌劇團,教學戲孩子。

  • 1967

    與妻陳秋玉補辦結婚登記。

  • 1968

    第一次搭平鎮客家內臺班「新拱樂」歌劇團。

  • 1968

    到竹東教學生彭永權翻跟斗。

  • 1969.05

    5月,第二次搭竹北「新永光」歌劇團,教一批包戲女孩子。

  • 1969

    第二次搭「新拱樂」歌劇團。

  • 1971

    搭中壢「泰鵬」歌劇團。

  • 1971

    搭內壢「新勝園」歌劇團。

  • 1972

    女兒張小萍出生。

  • 1973

    搭新竹「龍鳳園」、「牛車順」、平鎮「小月娥」歌劇團。

  • 1973

    搭苗栗「德泰」歌劇團,教學生張鎮國。

  • 1975

    搭中壢「德泰」歌劇團。

  • 1975

    搭中壢「勝拱樂」歌劇團。

  • 1976

    搭平鎮「新月娥」歌劇團。

  • 1981.09

    9月,搭葉青「臺北聯合」歌劇團赴新加坡「牛車水人民劇場」演出。

  • 1982.02

    2月,第二次隨葉青領隊的歌仔戲劇團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

  • 1984

    赴菲律賓馬尼拉「美聲戲院」演出。

  • 1992

    榮獲第一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

  • 1992

    隨彰化「新和興」至美國七個城市演出。

  • 1993

    妻陳秋玉獲第二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旦角獎」。

  • 1993

    隨「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至大陸廣東梅縣、福建福州演出。

  • 1994

    張家祖墳於臺南縣山上鄉新建完成。

  • 1995.02

    2月,再隨彰化「新和興」至美國東岸及加拿大多倫多、渥太華、溫哥華等地演出。

  • 1996

    榮獲第五屆客家戲劇比賽「最佳導演獎」、「最佳淨角獎」。

  • 2008

    灌錄關公戲《斬顏良》、《戰長沙》、《華容道》、《古城會》唱段CD。

  • 2011

    逝世

  • 2012

    由國立臺灣傳藝總籌處臺灣音樂中心出版《老爺弟子:張文聰的客家演藝生涯》專書。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