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郭芝苑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作曲家|
郭芝苑(1921-2013),作曲家、口琴演奏家,出生於新竹州苗栗郡苑裡庄。就讀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一年間,參與口琴社團,引發了對西方音樂的興趣,後赴日本入東洋音樂學校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作曲科求學。1946年回臺後,曾任省立新竹師範學校教職、玉峰影業公司音樂專員。他所創作的《交響變奏曲-以土風為主題》是第一首臺灣人創作、並在國內首演的交響曲。1966年再度赴國立東京藝術大學深造三年。1973年專職於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至退休。曾獲國家文藝獎(二次)、吳三連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總統二等景星勳章等,並獲私立靜宜大學頒贈榮譽博士。代表作有臺語藝術歌曲《紅薔薇》(1971)、《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1987)、交響組曲《天人師-釋迦傳》(1988) 等。

KUO, Chih-Yuan (1921-2013) was a composer and harmonicist born in Miaoli, Taiwan. While attending the Tainan Presbyterian Middle School (now Chan-Jung Senior High School), he was part of the harmonica student club for a year, which sparked an interest in Western music. He went to Japan to study at the Toyo Music School and at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t the University of Japan. After returning to Taiwan in 1946, he taught at the Hsinchu Teachers’ College and worked as a music specialist at the Yufeng Film Company. His composition, Symphonic Variations – on a folkloristic Theme, was the first symphonic work composed and premiered in Taiwan by a Taiwanese composer. Between 1966-1969, Kuo studied music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okyo. In 1973, he worked exclusively in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now the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until his retirement. Kuo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Cultural and Arts Award twice, as well as the Wu Sanlian Literary Award and the Executive Academy Culture Award. He also received he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with Grand Cordon, which was prese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and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from Jing Yi University. Kuo’s key works include the Taiwanese art song, Red Rose (1971), Concertino for Piano and Strings (1987), and the orchestral suite, Tianrenshi-Shijia Chuan, Śāstā Devamanusyānām (1988).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郭芝苑
其他名稱
英文名: 

KUO Chih-Yuan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作曲家|
郭芝苑(1921-2013),作曲家、口琴演奏家,出生於新竹州苗栗郡苑裡庄。就讀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一年間,參與口琴社團,引發了對西方音樂的興趣,後赴日本入東洋音樂學校及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作曲科求學。1946年回臺後,曾任省立新竹師範學校教職、玉峰影業公司音樂專員。他所創作的《交響變奏曲-以土風為主題》是第一首臺灣人創作、並在國內首演的交響曲。1966年再度赴國立東京藝術大學深造三年。1973年專職於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研究部,至退休。曾獲國家文藝獎(二次)、吳三連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總統二等景星勳章等,並獲私立靜宜大學頒贈榮譽博士。代表作有臺語藝術歌曲《紅薔薇》(1971)、《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1987)、交響組曲《天人師-釋迦傳》(1988) 等。

KUO, Chih-Yuan (1921-2013) was a composer and harmonicist born in Miaoli, Taiwan. While attending the Tainan Presbyterian Middle School (now Chan-Jung Senior High School), he was part of the harmonica student club for a year, which sparked an interest in Western music. He went to Japan to study at the Toyo Music School and at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at the University of Japan. After returning to Taiwan in 1946, he taught at the Hsinchu Teachers’ College and worked as a music specialist at the Yufeng Film Company. His composition, Symphonic Variations – on a folkloristic Theme, was the first symphonic work composed and premiered in Taiwan by a Taiwanese composer. Between 1966-1969, Kuo studied music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okyo. In 1973, he worked exclusively in the research department of the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now the National Taiwan Symphony Orchestra) until his retirement. Kuo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Cultural and Arts Award twice, as well as the Wu Sanlian Literary Award and the Executive Academy Culture Award. He also received he Order of Brilliant Star with Grand Cordon, which was presented by the President of Taiwan and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degree from Jing Yi University. Kuo’s key works include the Taiwanese art song, Red Rose (1971), Concertino for Piano and Strings (1987), and the orchestral suite, Tianrenshi-Shijia Chuan, Śāstā Devamanusyānām (1988).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吳玲宜。《郭芝苑:野地的紅薔薇》。台灣音樂館. 資深音樂家叢書。第12冊。宜蘭:傳藝中心,2002。|ISBN 957-01-1808-3

獲獎: 

1950年/臺灣省文化協進會「第三屆全省音樂比賽」作曲組第二名

獲獎: 

1951年/臺灣省文化協進會「第四屆全省音樂比賽」作曲組第二名

獲獎: 

1959年/臺北西區扶輪社 第五屆扶輪獎

獲獎: 

1975年/臺灣省教育廳應徵歌曲 合唱曲《春遊澄清湖》獲獎

獲獎: 

1981年/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臺北市金龍國際獅子會「中國兒童歌曲創作獎」之創作獎

獲獎: 

1982年/《中國時報》及臺灣省音樂協進會 音樂創作獎

獲獎: 

1987年/《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金鼎獎 作曲獎

獲獎: 

1993年/第十六屆 吳三連文藝獎

獲獎: 

1994年/《天人師─釋迦傳》第十九屆 國家文藝獎 音樂類(器樂曲)

獲獎: 

1999年/「臺灣文化榮譽博士」學位

獲獎: 

2002年/行政院新聞局 「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獲獎: 

2005年/行政院第二十五屆 文化獎

獲獎: 

2006年/第十屆 國家文藝獎

獲獎: 

2009年/臺美基金會 人文科學成就獎

生平: 

成長追憶
郭芝苑的祖先從福建省同安縣石洋石與崎腳九斗內的貧瘠農村來到臺灣。經過六代辛勤耕耘,生活安定富足。1921年12月5日,郭芝苑出生於苗栗縣苑裡鎮,顯赫的家世及高尚的文化層次生活,讓他比一般小孩更早接觸西式音樂藝術,自幼即立志要成為音樂家;優渥的環境更讓他無後顧之憂地追求自己的音樂理想。

築夢東瀛
自公學校畢業後,郭芝苑於1934年考進臺南長榮中學,在此郭芝苑開始接觸宗教詩歌,也參加了學校的口琴隊。一年後,他離開家園與父母,考入東京神田區錦城學園中學,就讀二年級。這兒的音樂老師是知名口琴家福島常雄(Fukushima Tsuneo),郭芝苑從此跟隨著他學習,音樂人生有了第一道曙光。他也隨知名理論權威菅原明朗學習作曲,因而接觸許多日本現代民族樂派的作品。此外;他更常常欣賞「現代日本作曲家聯盟」成員的作品。除了上述兩位外,影響他創作風格的音樂家尚有伊福部昭、早坂文雄,以及做為他心中「象徵」與「指標」性人物的江文也。

歸鄉音樂路
二次戰後,郭芝苑回到臺灣,他雖曾短暫受聘於省立新竹師範學院,但因無法用流利國語教學,最後萌生去意。即使擁有日本學歷,但反而成為包袱。他所寫的臺語歌曲,被迫改為國語,更被譏為「不會說國語」的作曲家,加上當時隨政府來臺的音樂家人才濟濟,一點也容不下擁有日本學歷的臺籍音樂家,讓個性內向的他,不免產生了「出世」的想法。幸好,除了作曲,他尚擁有精湛的口琴演奏技巧,每個月除了固定在中廣吹奏,他也和親友將苑裡庄內軍中康樂隊組織起來,成立了「TSU」樂團至各地演出,頗受好評。過程中為了演奏而編曲、作曲,郭芝苑藉此機會也繼續磨練創作能力。

知遇的火花
臺灣光復後的二十年是被郭芝苑形容為「沙漠」的現代作曲空巢期。在江文也回歸中國、許常惠等第二代作曲家尚未學成歸國之前,只有陳泗治、呂泉生與郭芝苑三人從事作曲且數量較豐。貧瘠的音樂環境中,三位作曲家篳路藍縷,互相提攜,才能將今日的臺灣音樂帶往不同的境界。陳、呂兩人因年紀稍長,時常鼓舞郭芝苑並推薦他的作品。在多年的默默努力下,靠著赴日所學以及自學摸索的精神,他完成了管絃樂曲《交響變奏曲─臺灣土風為主題》,這也是繼江文也之後,由臺灣人創作的第一首管絃樂曲。此外,郭芝苑也不排斥通俗音樂的創作,他對電影有著童年中的喜悅回憶,留日時也對黑澤明導演鍾愛的配樂作曲家早坂文雄敬愛不已,因此當以《閹雞》一劇聞名的林搏秋要請他擔任「玉峰影業公司」的音樂製作時,郭芝苑欣然答應;之後並陸續為多部電影撰寫配樂。

現代新視野
1959年,許常惠自法國學成歸國,之後便展開一連串的現代音樂運動。他與郭芝苑在中廣透過友人結識後,彼此相互觀摩、分享音樂心得,兩人成為知己,惺惺相惜。後者又在參與前者創辦的「製樂小集」後,感受到自己能力不足,因此決定再度留學日本。時正1966年,當時的他已45歲。首先,他進入國際音樂學校,隨後再如願地考入國立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作曲科。

執著與豐收
1973年6月,郭芝苑接受史惟亮邀請,進入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研究部,持續至1987年才退休。十四年的省交生涯,讓郭芝苑無論於生活及心情層面,皆安定平穩,堅持創作之路毫不動搖。退休後宛如除去枷鎖般,作品年年獲獎,並開始有被演出的機會,如1987年以《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榮獲金鼎獎作曲獎、1994年以管弦樂組曲《天人師─釋迦傳》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獎項、1999年完成創作時間達十五年之久的歌劇《許先與白娘娘》於臺北社教館舉行首演。1970至1990年約二十年之間,郭芝苑幾乎沒有作臺語歌曲。1990年代以後,他仍致力於創作,而再從紐約深造回臺的同鄉聲樂家阮文池的鼓勵下,郭芝苑創作出更多的歌曲。他回歸歌樂的寫作,並以最熟悉的母語—臺語來譜曲,這是他在過去想做而未完成的工作。這些臺語歌詞來源,內容多是與臺灣生活背景、人民情感、或社會現象相關,是臺灣的生活寫照,試圖讓音樂更貼近人民的生活,更增添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並且在2006年,行政院文建會為郭芝苑出版了《郭芝苑臺語歌謠曲集》、《郭芝苑歌曲集》(包含華語、臺灣原住民語、日語、客語、華語兒童歌曲)以及《郭芝苑臺語兒童歌曲集》。郭芝苑曾發表一篇〈我寫臺語愛國歌曲〉,描述這幾年他為臺灣這塊土地書寫音樂的心路歷程,這也是他身為一位本土音樂家對臺灣文化的使命感。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郭芝苑的創作之路走得並不平步青雲,如困獸猶鬥,但為了所熱愛的藝術,他始終堅持創作,即使有所犧牲也在所不惜。他的默默耕耘,在臺灣近代音樂史上,已留下不可忽略的地位。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21.12.05
逝世時間: 
2013.04.12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苗栗縣 苑裡鎮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逝世地點: 
苗栗縣 苑裡鎮

識別碼

識別碼
M012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21.12.05

    12月5日,生於臺灣省苗栗縣苑裡鎮。曾祖父郭盤衍,由福建泉州府來到臺灣,在苑裡貓盂里定居;祖父郭浸潤;父親郭萬最曾任職臺北新高銀行(今第一銀行),後來回家鄉任庄役場(鎮公所)會計及農會總幹事。

  • 1928

    進入苑裡公學校(今苑裡國小)。

  • 1934

    入臺南長榮中學初中部一年級。

  • 1934

    開始接觸宗教歌曲,並加入學校口琴隊。

  • 1935

    轉入東京錦城學園中學。

  • 1938

    隨錦城中學的福島常雄學習口琴及音樂基礎理論;參加日本口琴音樂協會主辦的東京市口琴獨奏比賽,獲得第三名。此外也經常參加福島常雄指導的口琴合奏演奏會,並由NHK廣播電臺播放。

  • 1941

    入東京東洋音樂學校,隨清水央章學習小提琴,但因手指不適合演奏,且對國民樂派、印象樂派作品十分喜愛,因此改隨作曲家菅原明朗學習理論作曲。

  • 1943

    入日本大學藝術學部音樂作曲科,隨作曲家池內友次郎學習和聲與對位法,並且接觸許多日本現代民族樂派的作曲家,如伊福部昭、早坂文雄及臺籍的江文也,深受他們的作品感動,而致力現代民族音樂的創作。

  • 1946

    返臺後接受中國廣播電臺音樂組長呂泉生的邀聘,在中廣做口琴獨奏演出。

  • 1948

    與遠房親戚之女湯秀珠結婚,共育五子一女。

  • 1949

    任教於省立新竹師範學校(今新竹師院),一年後離職。

  • 1950

    參加臺灣省文化協進會主辦的「第三屆全省音樂比賽」,獲作曲組第二名。入選曲目為鋼琴獨奏曲《茉莉花變奏曲》及合唱曲《漁翁》。

  • 1951

    參加臺灣省文化協進會主辦的「第四屆全省音樂比賽」,又獲作曲組第二名。入選曲目為鋼琴獨奏曲《海頓變奏曲》及合唱曲《春去曲》。

  • 1953

    創作藝術歌曲《紅薔薇》。

  • 1955.07

    7月,省立交響樂團於臺北中山堂初演管絃樂曲《交響變奏曲─臺灣土風為主題》,王錫奇指揮,為臺灣人創作的管絃樂曲在臺灣首度發表。

  • 1956.01

    1月,臺北市政府主辦「臺北市與美國印第安那波利斯市交換音樂演奏會」,以管絃樂曲《交響變奏曲─臺灣土風為主題》參加演出。

  • 1958

    任桃園玉峰影業公司電影音樂專員,譜寫舞臺劇《貂蟬─鳳儀亭》、電影《阿三哥出馬》、《嘆烟花》等配樂。

  • 1959

    獲臺北西區扶輪社第五屆扶輪獎。

  • 1961.03.03

    3月3日,參加「製樂小集」第一次發表會,發表鋼琴獨奏曲《臺灣古樂幻想曲》、《村舞》、《東方舞》。

  • 1962

    任臺北市國華廣告公司廣播電視部音樂專員。

  • 1965.04.02

    4月2日,參加「製樂小集」第五次發表會,發表《鋼琴奏鳴曲》。

  • 1966.10

    10月,赴日本東京研究理論作曲,並視察電影界、電視界的音樂工作情況。

  • 1967

    於「製樂小集」第六次發表會中發表獨唱曲《五月》、《扶桑花》、《天門開的時候》、《音樂》。

  • 1967

    考入國立東京藝術大學音樂學部作曲科,成為研究生,指導教授是池內友次郎及矢代秋雄。

  • 1967

    參加日本NHK電視臺作曲比賽,以《港都之女》入選。

  • 1969.04

    4月,從日本返臺。

  • 1969.12

    12月,接受臺灣電視公司聘任為基本作曲人員;之後陸續發表管絃樂曲《迎神》,由臺視交響樂團演出,張大勝指揮;以及《快樂時光》等多首兒童歌曲。

  • 1969

    完成大型管絃樂進行曲《大臺北》。

  • 1971

    參加教育部文化局主辦的第二屆黃自歌曲創作獎,以獨唱曲《家園好》、《青年報國歌》兩首入選。

  • 1972.02

    2月,管絃樂曲《臺灣旋律二樂章》、《民俗組曲》,在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由紐約青少年交響樂團演出,張大勝指揮。

  • 1973.06

    6月,經史惟亮推薦,進入臺灣省立交響樂團研究部。

  • 1973.07

    7月,省交團長史惟亮創辦「中國現代樂府」,郭芝苑在臺北實踐堂發表《臺灣古樂變奏曲與賦格》,由劉富美演出。

  • 1973.08

    8月,「中國現代樂府」第二次開辦「青少年音樂會」,演出兒童鋼琴獨奏曲《六首南管調》。

  • 1973.09

    9月,省交定期演奏會,在臺中中興堂演出管絃樂曲《劍舞》、《鬧廳》。

  • 1974.10

    10月,慶祝臺灣光復節音樂會,演出《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李泰祥指揮、簡若芬鋼琴獨奏。

  • 1975.04

    4月,參加臺灣省教育廳應徵歌曲,以合唱曲《春遊澄清湖》獲獎。

  • 1975.07

    7月,接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聘任為評審委員。

  • 1975

    女鋼琴家藤田梓在10月訪問日本、韓國及12月訪問中北美洲的演奏會中,均演奏其作品《鋼琴奏鳴曲》。

  • 1977.02

    2月,省交創辦「漢聲樂展」,演出其管絃樂曲《民俗組曲》,美籍包客多教授指揮。

  • 1977.05

    5月,參加曲盟中華民國總會舉辦之「管樂隊進行曲創作獎」,以《大進行曲─大臺北》、《太湖船進行曲》入選。

  • 1977.07.30

    7月30日,省交訪問韓國,與釜山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其作品《民俗組曲》,陳秋盛指揮。

  • 1977.10.08

    10月8日,市交與北市教師合唱團團慶,於臺北國父紀念館演出《臺灣旋律二樂章》,徐頌仁指揮。

  • 1977.12.03

    12月3日,參加曲盟中華民國總會之「民族音樂作品發表會」,發表《豎笛與鋼琴小奏鳴曲》。

  • 1978.05.03

    5月3日,參加曲盟中華民國總會主辦之「67年度器樂獨奏曲比賽」,以鋼琴獨奏曲《臺灣古樂變奏曲與賦格》獲創作獎。

  • 1979.08.30

    8月30日,世紀交響樂團於臺北市音樂季演出其管絃樂曲《臺灣旋律二樂章》,廖年賦指揮。

  • 1980.01.06

    1月6日,泛亞交響樂團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其管絃樂曲《民俗組曲》,張己任指揮。

  • 1980.01.26|1980.01.28

    1月26日、28日,省交舉辦第二屆「漢聲樂展」,於臺中、臺北演奏《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吳菡鋼琴獨奏,李泰祥指揮。

  • 1980.04.28

    4月28日,文藝季「中國作曲家作品演奏會」,由林和惠演出其鋼琴獨奏曲《臺灣古樂變奏曲與賦格》。

  • 1981.07.05

    7月5日,由泛亞交響樂團舉辦成立五週年紀念音樂會,演奏臺灣作曲家江文也的管絃樂曲《臺灣舞曲》、馬水龍的《廖添丁》及郭芝苑的《民俗組曲》,張己任指揮。

  • 1981.07.20

    7月20日,臺北市金龍國際獅子會主辦「中國兒童歌曲創作獎」,以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獲創作獎。

  • 1981.10.7

    10月7-12日,省交巡迴演奏會,演出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之抒情調〈我不曉得〉,辛永秀演唱,郭美貞指揮。

  • 1981.11.18

    11月18日於陸軍軍官學校、19日於海軍軍官學校、20日於空軍軍官學校、23日於基隆市、24日於中原大學、25日於交通大學等地進行巡迴演奏,均演出管絃樂曲《三首臺灣民間音樂》。

  • 1981

    擔任民國70年度「金鼎獎」唱片類評審委員。

  • 1982.04.02

    4月2日,《中國時報》及臺灣省音樂協進會在臺中市文化中心舉行慶祝音樂節大會,於會中獲得音樂創作獎。

  • 1982.10.08

    10月8日,文建會舉辦民國71年度文藝季「傳統與創作年代樂展」,在「管絃樂之夜」由藝專交響樂團演出管絃樂曲《民俗組曲》,廖年賦指揮。

  • 1983.04.21

    4月21日,臺中曉明女中演出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2幕4場)之第四場。

  • 1983.10.11

    10月11-13日,省交巡迴演奏會,演奏其編曲之臺灣民謠《河邊春夢》、《送君詞》、《丟丟銅仔》與《望春風》。之後分別於12月20-22日在北港,26-29日在東港、岡山、臺南市、麻豆、清華大學、板橋、關西、基隆市繼續演出。

  • 1985.03.03

    3月3日,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演奏會,演奏《臺灣旋律二樂章》,徐頌仁指揮。

  • 1985.05.09

    5月9日,臺灣留法學生與當地音樂家組成的國際管絃樂團於巴黎大學城國際館音樂廳,演奏其管絃樂組曲《回憶》的第二樂章「夜曲」及第三樂章「車鼓舞」,郭聯昌指揮。(《民俗組曲》於1984年改名為管絃樂組曲《回憶》。)

  • 1985.05.20

    5月20日,臺北市古亭國小演出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的第一幕前半及第四場(臺北市立社教館),牛郎由張清郎擔任、織女由古亭國小老師李金桂擔任,古亭國小樂隊伴奏,陳廷輝指揮。

  • 1985.05.25

    5月25日,琉球那霸市「中國現代音樂演奏會」,演出《豎笛與鋼琴小奏鳴曲》。

  • 1985.06.18|1985.07.17

    6月18日、7月17日,為華視李如麟歌仔戲團的新戲《龍鳳姻緣》,寫作六首歌仔戲風格主題曲。

  • 1985.08.15

    8月15日,完成《交響曲A調─唐山過臺灣》。

  • 1985.11.05

    11月5日,日本東京都國立教育會館舉行的三場「日華友好交響樂演奏會」,演奏其管絃樂組曲《回憶》。

  • 1986.04.24

    4月24日,臺灣音樂留學生於巴黎夏隆棟劇院演出《牛郎織女》全幕,國際管絃樂團伴奏,郭聯昌指揮。

  • 1986.06.09

    6月9日於臺中中興堂、10日於基隆市文化中心、12日於中壢藝術館的省交巡迴演奏會,均演奏《三首交響練習曲》的第三樂章,由瑞士籍的密吉爾.羅徹特指揮。

  • 1986

    福茂唱片發行由鋼琴家蔡采秀與波蘭室內愛樂管絃樂團合奏《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之演奏CD。

  • 1987

    自省立臺灣交響樂團退休。省交在臺中市中興堂為其退休紀念,主辦「郭芝苑作品回顧展」,演出《臺灣旋律二樂章》、《回憶》組曲;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全幕,由臺中市雙十國中師生合作演出。

  • 1987.11.02

    11月2日,《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獲金鼎獎作曲獎。

  • 1988.03

    3月,國立藝術學院合唱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其混聲合唱曲《最後的那一天》,杜黑指揮。

  • 1989.04.07

    4月7日,與普音文化公司前往北京,錄製管絃樂組曲《天人師─釋迦傳》,由北京中央交響樂團演出,陳佐湟指揮。

  • 1990.01.24

    1月24日,臺大交響樂團於臺中市中興堂演出管絃樂組曲《回憶》,郭聯昌指揮。

  • 1991.05.10

    5月10日,獨唱曲《虞美人》於國家戲劇院「劉塞雲獨唱會」中初演。此曲曾在1985年由福茂唱片公司發行的「詩樂飄香」第三集中,由蔡敏小姐演唱錄音。

  • 1992.09.18

    9月18日,《交響曲A調─唐山過臺灣》由聯合實驗管絃樂團於國家音樂廳首演,徐頌仁指揮。

  • 1992

    管弦樂組曲《回憶》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 1993

    《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團》獲中華文化促進會評選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臺灣入選代表之一。

  • 1993.07.03

    7月3日,總統府介壽音樂會演出《豎笛與鋼琴小奏鳴曲》。

  • 1993

    獲第十六屆吳三連文藝獎。

  • 1994

    《天人師─釋迦傳》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器樂曲)。

  • 1994

    首次在故鄉苑裡圖書館舉行音樂會。

  • 1995.04

    4月,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主辦作品發表會「紅薔薇」,郭芝苑並成為該館本土音樂作品收藏的第一位作曲家。

  • 1995.05.25

    5月25日,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舉辦「臺灣音樂一百年」系列活動之「西樂在臺灣─管絃樂之夜」,由張佳韻指揮白鷺鷥管絃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三首交響練習曲─由湖北民謠而來》。

  • 1995.09.17

    9月17日,臺灣加入聯合國行動委員會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臺灣文化之夜─二十世紀臺灣交響樂展」,由布魯克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出《三首交響練習曲─由湖北民謠而來》

  • 1995.09.27

    9月27日至12月23日,在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中心及花蓮縣立文化中心舉辦「紅薔薇─郭芝苑作品音樂會」。

  • 1996

    《鋼琴奏鳴曲》第三、四樂章,成為第一屆中華蕭邦基金會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指定曲。

  • 1996.09

    9月,出版鋼琴獨奏曲及獨唱曲樂譜(一集三冊)。

  • 1997.03.17

    3月17日,在靜宜大學文學院小劇場的「二二八五十週年紀念音樂會」中,演出《啊!父親》、《前進!臺灣人》等歌曲。

  • 1997.06

    6月,沈春池文教基金會主辦「炎黃之情」演奏會,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演出《小協奏曲─為鋼琴與絃樂隊》,陳秋盛指揮,陳瑞斌鋼琴獨奏。

  • 1997.12.29

    12月29日,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與肺臟移植基金會合辦「關懷生命、關懷社會」慈善音樂會,新臺北室內交響樂團演出《三首交響練習曲─由湖北民謠而來》。

  • 1998.02.14

    2月14-21日,由臺北市立社教館、臺北縣文化中心、臺中縣文化中心主辦之「郭芝苑作品發表會」,於臺北市立社教館活動中心、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演藝廳、臺中縣清水高中大禮堂演出青少年歌劇《牛郎織女》、多首臺灣歌謠合唱及獨唱曲,以及早期臺語電影主題曲。

  • 1998.07

    7月,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陳郁秀教授完成國科會「前輩音樂家時代背景與傳承之研究〈執著創作:郭芝苑〉」。

  • 1998

    11月,苗栗縣立文化中心舉辦「1998苗栗音樂節─交響樂之夜」,14日由新臺北聯合交響樂團於苗栗市新東大橋演出管絃樂曲《劍舞》、《南管》、《鬧廳》,廖年賦指揮;28日由苑裡合唱團及阮文池於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廣場演出《楓橋夜泊》、《八月十五夜》、《阿媽的手藝》、《一個姓布》、《涼州詞》。

  • 1998

    出版音樂手札《在野的紅薔薇》。

  • 1999.03.30

    3月30日,臺北縣政府主辦「臺灣作曲家之夜」,臺北縣交響樂團於新莊市文化藝術中心演藝廳演出《狂想曲「原住民的幻想」─為鋼琴與管絃樂》,黃奕明指揮。

  • 1999.06.16

    6月16日,臺北市社教館首演歌劇《許仙與白娘娘》。

  • 1999.07

    7月,國立藝術學院顏綠芬教授主持完成「郭芝苑先生生命史研究」。

  • 1999.12

    12月,苗栗縣政府舉辦「1999苗栗音樂節─穿紅鞋的人生.郭芝苑」,演出其作品,並出版由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陳郁秀教授撰寫之《穿紅鞋的人生─郭芝苑》一書。

  • 1999.12.07

    12月7日,完成《臺灣吉慶序曲》。

  • 1999

    獲頒「臺灣文化榮譽博士」學位。

  • 2000.03.26

    3月26日,實踐大學校慶音樂會,由實踐大學管絃樂團在臺北社教館演出《臺灣吉慶序曲》,歐陽慧剛指揮。

  • 2000.12

    12月,師大音樂系陳郁秀教授完成其傳記《郭芝苑─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由白鷺鷥文教基金會主編,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 2000

    完成實踐大學委託之管絃樂曲《臺灣節慶序曲》。

  • 2001.08

    8月,為「第一屆加臺夏季舞蹈音樂節」之「郭芝苑臺灣作曲大師講座」授課。

  • 2001.12.05

    12月5日,度過80歲生日,靜宜大學頒予名譽音樂博士學位,並舉行「郭芝苑作品音樂會」。

  • 2001

    作《故鄉 想妳一暝到天光》。

  • 2002.05

    5月,榮獲行政院新聞局「金曲獎」特別貢獻獎。

  • 200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將其列入「臺灣資深音樂工作者系列保存計畫」之保存對象。

  • 2003

    以管弦樂大進行曲《大臺北》改編的《臺灣頌》首演,也顯示出他對臺灣故鄉的堅定之愛與認同。

  • 2005

    獲頒第二十五屆行政院文化獎。

  • 2006

    獲頒第十屆國家文藝獎。

  • 2009

    榮獲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

  • 2011.09

    9月,「臺灣國寶級作曲家郭芝苑大師九十巡迴之旅:府城臺南行」在臺南長榮女中與臺南大學演出。

  • 2013.04.12

    4月12日,因大腸癌病逝於苗栗縣苑裡鎮為公路老家。

  • 2013.04.28

    4月28日,郭芝苑家屬舉行告別式,文化部政務次長代表總統馬英九頒發郭芝苑褒揚令。

  • 2016.04.24

    4月24日,郭芝苑音樂協進舉辦「郭芝苑誕辰95周年紀念音樂會」系列。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