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莊進才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北管音樂家|
莊進才,北管音樂家;1935 年出生於宜蘭冬山。父親莊木土是職業北管劇團團員,莊進才從小跟隨父親在戲班裡跑龍套,活動範圍多在宜蘭地區。13歲開始加入劇團,對於吹、彈、拉、打樣樣精通,戲曲前輩讚揚為「八隻交椅坐透透」。畢生致力於北管音樂的傳承,創辦「漢陽北管劇團」,兼演北管戲和歌仔戲。曾獲得全球華人藝術薪傳獎、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及國家文藝獎。

ZHUANG Jin-Cai was born in Dongshan, Yilan in 1935. His father, Zhuang Mu-Tu, was a professional beiguan opera musician. Zhuang Jin-Cai helped his father in the traditional opera troupes, mostly active in the Yilan County area. At the age of 13, he started joining troupes as a performer. He was adept at playing wind, plucked, bowed, and percussion instruments. His contemporaries called him the “one man band.” Zhuang, devoted his life to 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beiguan music. He founded the Han Yang Beiguan Opera Troupe, which performed both beiguan and gezaixi (Taiwanese opera). He was awarded the Global Chinese Artist Award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Award.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莊進才
其他名稱
英文名: 

ZHUANG Jin-Cai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北管音樂家|
莊進才,北管音樂家;1935 年出生於宜蘭冬山。父親莊木土是職業北管劇團團員,莊進才從小跟隨父親在戲班裡跑龍套,活動範圍多在宜蘭地區。13歲開始加入劇團,對於吹、彈、拉、打樣樣精通,戲曲前輩讚揚為「八隻交椅坐透透」。畢生致力於北管音樂的傳承,創辦「漢陽北管劇團」,兼演北管戲和歌仔戲。曾獲得全球華人藝術薪傳獎、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及國家文藝獎。

ZHUANG Jin-Cai was born in Dongshan, Yilan in 1935. His father, Zhuang Mu-Tu, was a professional beiguan opera musician. Zhuang Jin-Cai helped his father in the traditional opera troupes, mostly active in the Yilan County area. At the age of 13, he started joining troupes as a performer. He was adept at playing wind, plucked, bowed, and percussion instruments. His contemporaries called him the “one man band.” Zhuang, devoted his life to 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beiguan music. He founded the Han Yang Beiguan Opera Troupe, which performed both beiguan and gezaixi (Taiwanese opera). He was awarded the Global Chinese Artist Award an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Art Award.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1994年/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獲獎: 

2000年/資深青商會「全球華人文化藝術薪傳獎」之「民俗音樂獎」

獲獎: 

2000年/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獲獎: 

2012年/第四屆「宜蘭文化獎」

獲獎: 

2016年/第十九屆 國家文藝獎

生平: 

傳統戲曲世家—戲班囝
1935年,莊進才出生於宜蘭冬山鄉的新樂陞職業北管劇團(「冬瓜山班」),父親莊木土是該班團員,因此他從小對北管音樂便耳濡目染。不久後,隨著「皇民化運動」的施行,加上太平洋戰爭 (1941-1945年) 爆發,日本政府嚴禁臺灣傳統戲劇演出,父親因此離開戲班,遷至蘇澳以木工維生;後因蘇澳被盟軍轟炸,又搬回冬山。光復後,全家遷至羅東,莊木土與幾名師兄弟再組「冬瓜山班」,這時莊進才與弟弟進旺、進在,就在戲班裡跑龍套。1947年,莊進才12歲,便在冬瓜山班當起二手鼓;13歲時,與父親一同加入「宜蘭英」劇團後,才正式上臺打銅鑼鈔,一年之後便成為頭手鼓。

八隻交椅坐透透
1948年,莊進才隨父親加入尤連標經營之「勝樂園囝仔班」—「新下埔班」,擔任武場頭手,此時他已經是專擅北管、歌仔戲武場,吹嗩吶會循環換氣的少年。基於對音樂的熱望,他感到戲班這座流動藝術學院靈活度雖然高,然於細緻精美之處卻有不足,便主動加入歷史悠久的「羅東福蘭社」,開展另一面向的鑽研。服役時,莊進才加入國樂隊,退伍後回到「勝樂園」的老班—「老下埔班」,改到文場當二手,吹鴨母達仔、拉三弦。1964年,隨父親加入林溪泉的「東福陞」,當時著名的北管藝人如:呂仁愛、林旺城、葉朝宗、林松輝等都在此班。因此不管是前場的表演,還是後場的劇本編寫,莊進才樣樣精通,成為北管的全能藝師,戲曲前輩讚揚為「八隻交椅坐透透」。此外,莊進才也精通歌仔戲樂曲,曾完成多齣經典劇目改編。對北管音樂的興趣不僅於此,文場絲竹的細緻美亦深深吸引他。1947年,莊進才拜團裡頭手弦簡老在為師,簡老在是能夠動筆抄譜的藝師,莊進才尊為他文場啟蒙的「開筆先生」。行進背譜法同樣適用於絲竹樂,前行的路就是音樂大道,不到兩年時間,莊進才把簡老在傳授的樂曲全部學完,嗩吶已吹上手,就連絲絃樂器也打下厚實基礎。

北管傳藝漢陽情
1988年,莊進才在羅東鎮創辦漢陽北管劇團,為了滿足不同觀眾群的喜好,劇團「日演北管,夜演歌仔」,並曾經到臺北的國家劇院登臺演出,參加各縣市的文化表演活動。之後,他漸漸把重心投入後場的樂器演奏。近10年來,莊進才一直免費為福蘭社團員指導北管技藝。為了培養優秀的年輕北管人才,經營劇團之餘,他也常到校園與民間社團教授北管戲曲。目前他莊進才獲聘擔任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及研究所的兼任教授。1994年,由於對北管研究與傳承的長期貢獻,莊進才獲頒教育部藝術薪傳獎(北管音樂);2000年,獲全球華人藝術薪傳獎(民俗音樂);同年榮獲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是宜蘭唯一薪傳獎北管藝人得主;2009年,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宜蘭縣無形文化資產,他的漢陽北管劇團亦獲頒文建會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的榮銜,以表彰其為社會保留之珍貴文化資產。

領域: 

北管音樂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5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宜蘭縣 冬山鄉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識別碼
M044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35

    出生於宜蘭冬瓜山竹篙厝「新樂陞」北管班(冬瓜山班);父親莊木土,母親賴阿卻。

  • 1941

    就讀於蘇澳國小,因常需躲空襲而無法上學。

  • 1944

    四年級,舉家遷至蘇澳。

  • 1945

    遷回冬瓜山,因父親與人合組什股班「新榮陞」班(亦稱「冬瓜山班」),輟學在班裡夯旗軍仔。不久遷居羅東。

  • 1946

    於「冬瓜山班」擔任二手鼓,打北管戲銅鑼鈔。其間也隨父親搭內臺歌仔戲班,向「小輝」學習歌仔戲伴奏鑼鼓。

  • 1947

    隨父親加入吳貴英主持之「新龍鳳」四平戲班,正式打銅鑼鈔。拜劇團頭手弦簡老在為「開筆先生」學文場曲譜與嗩吶吹奏。

  • 1948

    成為頭手鼓。

  • 1949

    與父親加入尤連標經營之「勝樂園」囝仔班(「新下埔班」)擔任頭手鼓。加入羅東「福蘭社」研習北管音樂,師事李火木、黃旺土。

  • 1956

    入伍服役,加入軍中國樂隊,學習廣東音樂。

  • 1958

    退伍後,回「勝樂園」老班「老下埔班」擔任文場二手樂師,負責吹鴨母達仔、彈奏三弦等。

  • 1960

    與林勝美結婚。

  • 1960

    隨父親加入林溪泉主持之「東福陞」北管班,擔任頭手弦,音樂技藝獲得大幅提昇,共事藝人有呂仁愛、林旺城、葉朝宗、林松輝、游丙丁…等。

  • 1961

    得長女莊孟卿。

  • 1962

    得次女莊孟雪。

  • 1963

    加入賣藥仔團擔任樂師、搬空心磚作師父等以謀求生計。

  • 1964

    得三女莊孟秋。

  • 1964

    改行到大元山銅礦場擔任「流籠頭」數月,因妹妹莊素珍意外身故而尊母命離開礦場,改賣小吃。多方長事後,以賣冰打下將來安家立業的經濟基礎,偶爾兼職戲班演出。

  • 1974

    改賣冰。與呂阿城、莊進旺、李木輝、李阿質、吳木智、莊伯光、阮春圍等人合組「東龍」歌劇團,擔任大股東。

  • 1982

    「長龍」歌劇團成立,與「東龍」爆發股東之爭。獲羅東「福蘭社」聘請為指導老師。

  • 1983

    買下「長龍」股份,與「東龍」合併,另行成立「建龍」歌劇團,自己為最大股東。

  • 1986

    「建龍」歌劇團獲得戲劇比賽冠軍,發生「海報事件」後退團,自組「蘭陽歌劇團」巡迴演出。

  • 1989

    欲以「蘭陽歌劇團」為名登記,因陳定南縣長有一觀念,認為「蘭陽」二字是縣民共有的公共財,所以當莊進才使用蘭陽二字為團名時,並未能順利在官方獲准登記,改以「漢陽」歌劇團登記。

  • 1990

    擔任宜蘭商專地方戲曲研究社指導老師。

  • 1991

    文建會邀演「宜蘭歌、北管曲、臺北情」系列活動。參與「劇場與民間藝術資源結合計畫」擔任顧問及教師,於宜蘭演出《噶瑪蘭歌劇》。

  • 1992

    延續「劇場與民間藝術資源結合計畫」,與小劇場供作者合作演出融合歌仔戲、北管戲、新劇之《走路戲館》,巡迴宜蘭縣六鄉鎮。參加文藝季巡迴演出活動。擔任宜蘭縣「蘭陽戲劇團」籌備委員,劇團成立後擔任該團音樂教師。

  • 1992

    父親莊木土過世,享年79。

  • 1993

    「漢陽」歌劇團以北管戲《藥茶記》獲「歌仔戲比賽」最佳旦角、三花獎,引發資格風波。

  • 1994

    率蘭陽戲劇團參加臺灣區音樂比賽,以《大班祝》一曲榮獲室內絲竹樂社會組冠軍。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 1997

    應國家音樂廳邀請,與「蘭陽戲劇團」演出「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有約」。擔任頭城國小、頭城國中北管社團指導教師。

  • 1999

    母親賴阿卻過世,享年85。

  • 1999

    擔任羅東福蘭社副社長。

  • 2000

    獲資深青商會「全球華人文化藝術薪傳獎」之「民俗音樂獎」。

  • 2000

    「漢陽歌劇團」改名「漢陽北管劇團」。

  • 2003

    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之「亞太藝術節」演奏嗩吶。

  • 2005

    獲宜蘭縣羅東鎮模範父親。

  • 2008

    其創辦劇團「漢陽北管劇團」獲宜蘭縣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 2008

    行政院文建會指定「漢陽北管劇團」為「重要傳統藝術北管戲曲類保存團」。

  • 2008

    游源鏗主持辦理「北管藝人莊進才生命史記錄暨曲牌採集錄音」計畫。

  • 2009

    「漢陽北管劇團」獲國家指定「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暨保存團體」北管戲曲類保存團榮銜。

  • 2009.07

    7月,參與羅東藝穗節,帶領帶宜蘭青少年國樂團演出並展現傳承北管音樂的成果。

  • 2009

    參與兩岸首度合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展」的開幕演出。

  • 2010.05.01

    「天官賜福。莊進才-北管的天天、月月、年年」展覽於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展出。公視劇「再見夏天」於5月1日首映,莊進才在劇中飾演北管大師,獻出銀幕處女作。

  • 2012

    獲第四屆「宜蘭文化獎」。

  • 2012

    門下學生共同策劃「生命宮牌,北管人生」音樂劇,結合北管、歌子戲和多媒體,呈現莊進才的生命故事。

  • 2015

    獲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