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1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報考音樂系的過程,及留學歸國時期台灣的音樂環境。台中的音樂活動,出國前與許常惠的互動及最初想學作曲的動機。談八年抗戰時的逃難路線-從基隆到高雄。在師大唸書的情形。念教會學校唸書的情況。服完兵役教書的情形。
1分55秒:從剛回到台灣的時候是住在高雄的內惟的海軍部眷村,空氣很好,後面是壽山,那時沒什麼房子,但是那時想學音樂,鄉下地方沒有音樂學校,於是跟在南京的父親說回南京考音樂,但是那是很混亂,回去南京結果音樂院不招生了,中共的軍隊來了後父親就叫我到上海去,上海學校還沒有找到母親就找了一個朋友把盧炎騙回台灣。
3分45秒:民國38年一到台灣,當時戴粹倫剛從上海到台灣,省立師範幫戴粹倫辦了音樂季。盧炎考取了師範,考試內容有樂理,唱歌,當時盧炎也沒有準備伴奏,就唱了黃自的《點絳唇》,彈鋼琴,樂理就看當時買了一本蕭友梅的樂理。當時那班十幾個人,沒有主修,就彈琴唱歌。四年制,民國42年畢業。當時台灣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留學日本或是從福建音專過來,後來戴粹倫來了,帶了上海音專的人,蕭而化是福建音專畢業的。當時就分為三派別,分別是上海音專,福建音專,跟留日派。蕭而化跟戴粹倫因此聽說不合,兩股勢力有點像是在鬥爭。申學庸年輕時嫁了一個武官,所以他的先生到義大利時他就留學義大利,到日本就留學日本,因此是從外國留學回來的。等盧已經畢業的時候,來了一個鄧昌國,政府很支持他,讓他做藝專校長,申學庸就做音樂系主任,後來藝專又請蕭而化去主持作曲組。當時鄧昌國與戴粹倫都是拉小提琴的,他們兩個非常不協調,所以那時候許常惠從法國回來進師大候戴粹倫就跟許常惠說,你在師大教就不能在藝專教。不過許常惠許還是去藝專兼課,於是就被戴粹倫開除了。許後來去了藝專,等到戴粹倫離開了,師大又把許常惠請回去。後來戴粹倫就當省交的團長兼指揮。省交從中山堂搬到師大音樂系對面體育場旁邊的練習室,最後才搬到台中。
13分05秒:台中沒有什麼音樂活動,當時只靠省交。等史惟亮回國時盧炎已不在國內,許常惠回來時是1959年,盧還在台灣,許常惠回來沒有多久就結婚了,那時許出門都做三輪車,盧炎他們則都騎腳踏車,許出國五年,一畢業就出國了。當時軍中有留學生中隊,會進行一些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等等。
15 分11秒:
最初與許常惠還有互動,那時許已經是留學回來的大作曲家,作品《葬花吟》當時在植物園的藝術館由師大學生演出,盧也有去聽,那時許問他說:”盧炎你在做什麼?你是學理論的還是學作曲?”因為那時蕭而化都只教他和聲還有對位。
16分30秒:想學作曲是高中的時候,生病在家,當時姊姊與姐夫做貿易由美國進口小收音機。當時因為抗戰什麼都沒有,聽到音樂才知道有音樂,就很想學音樂。當時聽到的是西洋音樂,抗戰時沒聽到音樂因為根本沒有收音機,那時常跑來跑去躲警報,後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空襲就比較少,但是封鎖了沿海,所以非常的窮困,窮到幾乎連鞋子都沒得穿,更別說是收音機了。
18分8秒:盧炎當時逃難第一站是到江西,盧炎的母親就帶他們上廬山,廬山的風景非常好。日本一邊打一邊談和,談和條件沒合就繼續打,後來就是南京屠殺。南京攻陷後盧炎一家就趕緊從廬山下來到湖北,從湖北漢口再到湖南岳陽。後來湖北大會戰中國大敗,於是再從湖南到江西,再到承德尋找逃難汽車。到重慶後,他們住在旅館裡面,一早天還沒亮盧炎的母親就拎著盧的耳朵跑去搶汽車了,沒有搶到。後來是父親的朋友願意幫忙,帶了一卡車的人從貴州到四川。到九江的時候是九江第一次的空襲,到重慶時第一次轟炸,就躲到鄉下去。所以盧炎在鄉下讀小學五六年級。後來因為海軍部搬到山洞去,原先是個貴族區,陳誠等人都住那,那裡有個教會學校,因為比較窮,教會學校可以免費,盧炎就重新讀六年級。初中念了一年後又回去教會學校讀一年級。後來就一直在那個教會學校讀到初中二年級,抗戰勝利就回到南京,學校考不取,南京那裡還保持以前很高的程度。所以又跑到上海考,考到浦東的一個高中沒去念,因為那個教會學校搬到蘇州,就回到蘇州念那個教會學校,本來應該念到高三,不過後來因為生病,就念到高二下學期。後來家裡打了通電話叫盧炎回南京,一回南京後就坐上船,因父親是海軍,軍方能掌控在上海南京一帶的眷屬,所以什麼也沒有帶,船一運就到台灣了。先是到基隆然後坐火車到高雄,因為海軍分配到左營。在高雄左營是海軍,岡山是空軍,內惟是在高雄跟左營之間,壽山的下面。
24分:與家人從基隆坐了八小時火車到高雄,印象中船到基隆搖搖晃晃的,大家都暈船,盧炎照顧所有的人,替他們倒水,船一靠岸就去買新鮮的東西給他們吃。用大陸金援卷可以兌換很多舊台幣。盧炎的母親在大陸都已經兌換好,一下船後就買里肌肉,水果等等的吃。對基隆的印象很好,一個安安靜靜的小城,下過雨,陰陰的天。船離開南京後先到鎮江,然後從鎮江出海直達台灣,行程大約兩天左右,休息沒多久就下基隆,在飯店裡,飯店吃了東西就上火車了,火車站還是以前那個地方。坐火車到高雄時火車人不太多,火車票都自己買,下了船後船上的人就四散不知道哪去。全家在高雄內惟住了好幾年,後來盧炎考取師大就住校,母親一直都留在高雄直到姊姊從香港到台北,母親才上台北。大妹先移民,因為考不取大學,高中就留美,後來就跟男朋友結婚了,男朋友是香港人,就直接到美國去念大學,所以就移民過去了。後來去讀書的時候,老師都勸他入美國籍,不然要打工讀書很辛苦,入美國籍可以跟銀行學校借錢。後來盧炎就去申請,那時跟甘迺迪頒布新移民法,因為她跟妹妹是第三姻親,所以一申請就過了,後來他大妹就幫全家都申請,所以他們在1968年就全部移民美國。父母親在台灣共待了十幾年。
30分40秒:大學的時候師大全校不過一千多個人,劉真是校長,每天早上都要升旗朝會,盧炎那時學音樂不是很滿意,因為想學作曲的課程很少,音樂史也是馬馬虎虎。音樂史跟樂理是張錦鴻教,和聲對位是蕭而化教,後來鋼琴跟高慈美,聲樂是跟戴敘倫學,共同科主要是國文,詩歌很重。詩歌的老師很好,然後有教育概論,中等教育,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學一大堆課。後來曾在國文系聽課,後來聽潘重規講四書五經,接觸中國這種東西很多,還有歷史,那個時代對國學哲學都很重視,曾修希臘哲學史,教授是世界級的專家,可用拉丁語與外國人討論的。畢業後想辦法找到了建國中學夜間部教體育,一方面跟蕭老師學作曲,蕭老師第一堂課就先罵一頓,後來才開始教。從基礎和聲開始學,不是用功能和聲。大學和聲學到巴洛克就很了不起了,蕭是自己研究出來古典音樂和聲的功能性,大學部的課程因為是大班課沒有辦法講那麼清楚。
37分28秒:在教會學校唸書時接觸聖詩,沒有接觸巴哈,就只是一般聖詩,另外也有馬丁路德做的歌,還有一些聖誕節的歌。當時沒有音樂美術課,初一曾來了美術老師,但一學期後就沒有了,大概經費的原因。教會學校有鋼琴,後來有個老師很會彈琴,彈蕭邦雨點前奏曲,那時也沒接觸那台鋼琴,只有女同學交錢去學鋼琴,盧炎則是連摸都沒有摸過。學校內基本的課有數學物理化學英文,英文是牛津大學神學院牧師教課,不教文法只教對話,還跟他一起玩,打足球爬山。中文課也有,副校長每天早上一到學校就是寫毛筆字,背書,當時要背也要唱,例如唱歸去來兮。體育就是牧師帶他們打足球,有時也打網球或壘球。學校女生也不少,大多是大小姐,楊森的女兒及于右任的女兒都同校。後來到蘇州的時候那些人也是跟著到蘇州,很多同學現在在大陸都是很不錯的科學家。1999年曾在大陸開過一次同學會,盧炎也有參加,但是不知道說什麼,也曾在美國碰到幾個同學。有同學在英國做外交官。
44分43秒:盧炎服完兵役先在建國中學教書,騎腳踏車就到植物園那有個草棚子,那裡就是藝專音樂科,有兩個教室,一間是第一屆,一間是第二屆。盧炎當時教的是第二屆對位,是蕭而化老師請他過去幫忙的,所以學生也不認為他是老師,只認為他是來幫忙蕭老師的。藝專第二屆有李泰祥,教第二屆時大家都上課不吭聲,就只有李泰祥老是跟老師辯論,吵來吵去,那班還有徐頌仁。藝專第一屆最神氣,很傲,有陳澄雄,梁銘越,戴金泉也是,後來到第三屆後就搬到板橋。那時就開始帶理論組的和聲,理論組有四個人:馬水龍,戴洪軒,馬孑民,王露茜。王後來去美國就沒回來了。教完藝專第五屆盧炎就出國留學,第五屆最熟的就是游昌發,盧炎一進教室上課游昌發就站起來講了一堂課,講完後盧炎就下課了。留學回國後當年教的那些人就兩個人叫我老師,一個就戴洪軒,另一個是李泰祥。梁銘越都直接就問我說:”盧炎,最近怎麼樣了?最近在幹什麼?”梁最近又回美國去了,本來在台灣是因為照顧父親,也曾經想去交大,但跟吳丁連因在辯論時不合吵了架。
50分14秒:當時省立師範升為師大,那時還有北師院跟女師院。男生當年因為服完兵役才拿畢業證書因此拿的是改制的師範大學畢業證書,女生則是拿師院的畢業證書,再隔個幾年就改成國立師範大學。師範跟師大的系統沒有差別,師大最早兩班都是不是由師院延續考上來而是從外面考進來的,例如許常惠是二中的,史惟亮是北平師大的音樂系的,史惟亮的老師是江文也,所以那個時候他很推崇江文也,作曲都用毛筆寫。下一屆的劉德義就是師範學校考進師大。史惟亮那時是用民族樂派,不是蕭老師那一套功能和聲調性音樂,所以兩個人很不合,蕭老師批評他音樂薄弱不濃厚,他也認為蕭老師那是西洋的沒有民族性,後來從外國回來後還是不合。那時史惟亮勢力漸漸大了就好像把蕭老師踩在腳底下,許常惠也是回來後看不起蕭老師,所以蕭老師那時受四面八方學生輩的壓迫就病了,也是因為類固醇剛出來,醫生給他打類固醇。後來身體不好昏迷很久,當時藝專都已經準備好要辦喪事了,結果蕭老師醒來了,醒來時他說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覺得自己一個人在走,天茫茫地茫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突然對面走來一個人跟他說:”你來幹什麼?回去!”,他就好了。這是樊曼儂跟盧炎說的。盧炎第二次出去是1976年,回來後還去見蕭老師,他不見盧炎,那時蕭老師已經不見人了,卻只見馬水龍。馬老師一直很照顧蕭老師,一直跟他學。蕭老師腦筋已經不清楚了,卻就只記得馬老師。當時音樂界就是史惟亮及蕭而化。盧炎從師大畢業後馬水龍才進藝專,史惟亮是新一代的開鋒,史惟亮的學生有吳丁連,游昌發,賴德和跟沈錦堂是都比較晚期的。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田野訪談工作錄影─1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報考音樂系的過程,及留學歸國時期台灣的音樂環境。台中的音樂活動,出國前與許常惠的互動及最初想學作曲的動機。談八年抗戰時的逃難路線-從基隆到高雄。在師大唸書的情形。念教會學校唸書的情況。服完兵役教書的情形。
1分55秒:從剛回到台灣的時候是住在高雄的內惟的海軍部眷村,空氣很好,後面是壽山,那時沒什麼房子,但是那時想學音樂,鄉下地方沒有音樂學校,於是跟在南京的父親說回南京考音樂,但是那是很混亂,回去南京結果音樂院不招生了,中共的軍隊來了後父親就叫我到上海去,上海學校還沒有找到母親就找了一個朋友把盧炎騙回台灣。
3分45秒:民國38年一到台灣,當時戴粹倫剛從上海到台灣,省立師範幫戴粹倫辦了音樂季。盧炎考取了師範,考試內容有樂理,唱歌,當時盧炎也沒有準備伴奏,就唱了黃自的《點絳唇》,彈鋼琴,樂理就看當時買了一本蕭友梅的樂理。當時那班十幾個人,沒有主修,就彈琴唱歌。四年制,民國42年畢業。當時台灣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留學日本或是從福建音專過來,後來戴粹倫來了,帶了上海音專的人,蕭而化是福建音專畢業的。當時就分為三派別,分別是上海音專,福建音專,跟留日派。蕭而化跟戴粹倫因此聽說不合,兩股勢力有點像是在鬥爭。申學庸年輕時嫁了一個武官,所以他的先生到義大利時他就留學義大利,到日本就留學日本,因此是從外國留學回來的。等盧已經畢業的時候,來了一個鄧昌國,政府很支持他,讓他做藝專校長,申學庸就做音樂系主任,後來藝專又請蕭而化去主持作曲組。當時鄧昌國與戴粹倫都是拉小提琴的,他們兩個非常不協調,所以那時候許常惠從法國回來進師大候戴粹倫就跟許常惠說,你在師大教就不能在藝專教。不過許常惠許還是去藝專兼課,於是就被戴粹倫開除了。許後來去了藝專,等到戴粹倫離開了,師大又把許常惠請回去。後來戴粹倫就當省交的團長兼指揮。省交從中山堂搬到師大音樂系對面體育場旁邊的練習室,最後才搬到台中。
13分05秒:台中沒有什麼音樂活動,當時只靠省交。等史惟亮回國時盧炎已不在國內,許常惠回來時是1959年,盧還在台灣,許常惠回來沒有多久就結婚了,那時許出門都做三輪車,盧炎他們則都騎腳踏車,許出國五年,一畢業就出國了。當時軍中有留學生中隊,會進行一些有基本訓練,綜合訓練等等。
15 分11秒:
最初與許常惠還有互動,那時許已經是留學回來的大作曲家,作品《葬花吟》當時在植物園的藝術館由師大學生演出,盧也有去聽,那時許問他說:”盧炎你在做什麼?你是學理論的還是學作曲?”因為那時蕭而化都只教他和聲還有對位。
16分30秒:想學作曲是高中的時候,生病在家,當時姊姊與姐夫做貿易由美國進口小收音機。當時因為抗戰什麼都沒有,聽到音樂才知道有音樂,就很想學音樂。當時聽到的是西洋音樂,抗戰時沒聽到音樂因為根本沒有收音機,那時常跑來跑去躲警報,後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空襲就比較少,但是封鎖了沿海,所以非常的窮困,窮到幾乎連鞋子都沒得穿,更別說是收音機了。
18分8秒:盧炎當時逃難第一站是到江西,盧炎的母親就帶他們上廬山,廬山的風景非常好。日本一邊打一邊談和,談和條件沒合就繼續打,後來就是南京屠殺。南京攻陷後盧炎一家就趕緊從廬山下來到湖北,從湖北漢口再到湖南岳陽。後來湖北大會戰中國大敗,於是再從湖南到江西,再到承德尋找逃難汽車。到重慶後,他們住在旅館裡面,一早天還沒亮盧炎的母親就拎著盧的耳朵跑去搶汽車了,沒有搶到。後來是父親的朋友願意幫忙,帶了一卡車的人從貴州到四川。到九江的時候是九江第一次的空襲,到重慶時第一次轟炸,就躲到鄉下去。所以盧炎在鄉下讀小學五六年級。後來因為海軍部搬到山洞去,原先是個貴族區,陳誠等人都住那,那裡有個教會學校,因為比較窮,教會學校可以免費,盧炎就重新讀六年級。初中念了一年後又回去教會學校讀一年級。後來就一直在那個教會學校讀到初中二年級,抗戰勝利就回到南京,學校考不取,南京那裡還保持以前很高的程度。所以又跑到上海考,考到浦東的一個高中沒去念,因為那個教會學校搬到蘇州,就回到蘇州念那個教會學校,本來應該念到高三,不過後來因為生病,就念到高二下學期。後來家裡打了通電話叫盧炎回南京,一回南京後就坐上船,因父親是海軍,軍方能掌控在上海南京一帶的眷屬,所以什麼也沒有帶,船一運就到台灣了。先是到基隆然後坐火車到高雄,因為海軍分配到左營。在高雄左營是海軍,岡山是空軍,內惟是在高雄跟左營之間,壽山的下面。
24分:與家人從基隆坐了八小時火車到高雄,印象中船到基隆搖搖晃晃的,大家都暈船,盧炎照顧所有的人,替他們倒水,船一靠岸就去買新鮮的東西給他們吃。用大陸金援卷可以兌換很多舊台幣。盧炎的母親在大陸都已經兌換好,一下船後就買里肌肉,水果等等的吃。對基隆的印象很好,一個安安靜靜的小城,下過雨,陰陰的天。船離開南京後先到鎮江,然後從鎮江出海直達台灣,行程大約兩天左右,休息沒多久就下基隆,在飯店裡,飯店吃了東西就上火車了,火車站還是以前那個地方。坐火車到高雄時火車人不太多,火車票都自己買,下了船後船上的人就四散不知道哪去。全家在高雄內惟住了好幾年,後來盧炎考取師大就住校,母親一直都留在高雄直到姊姊從香港到台北,母親才上台北。大妹先移民,因為考不取大學,高中就留美,後來就跟男朋友結婚了,男朋友是香港人,就直接到美國去念大學,所以就移民過去了。後來去讀書的時候,老師都勸他入美國籍,不然要打工讀書很辛苦,入美國籍可以跟銀行學校借錢。後來盧炎就去申請,那時跟甘迺迪頒布新移民法,因為她跟妹妹是第三姻親,所以一申請就過了,後來他大妹就幫全家都申請,所以他們在1968年就全部移民美國。父母親在台灣共待了十幾年。
30分40秒:大學的時候師大全校不過一千多個人,劉真是校長,每天早上都要升旗朝會,盧炎那時學音樂不是很滿意,因為想學作曲的課程很少,音樂史也是馬馬虎虎。音樂史跟樂理是張錦鴻教,和聲對位是蕭而化教,後來鋼琴跟高慈美,聲樂是跟戴敘倫學,共同科主要是國文,詩歌很重。詩歌的老師很好,然後有教育概論,中等教育,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學一大堆課。後來曾在國文系聽課,後來聽潘重規講四書五經,接觸中國這種東西很多,還有歷史,那個時代對國學哲學都很重視,曾修希臘哲學史,教授是世界級的專家,可用拉丁語與外國人討論的。畢業後想辦法找到了建國中學夜間部教體育,一方面跟蕭老師學作曲,蕭老師第一堂課就先罵一頓,後來才開始教。從基礎和聲開始學,不是用功能和聲。大學和聲學到巴洛克就很了不起了,蕭是自己研究出來古典音樂和聲的功能性,大學部的課程因為是大班課沒有辦法講那麼清楚。
37分28秒:在教會學校唸書時接觸聖詩,沒有接觸巴哈,就只是一般聖詩,另外也有馬丁路德做的歌,還有一些聖誕節的歌。當時沒有音樂美術課,初一曾來了美術老師,但一學期後就沒有了,大概經費的原因。教會學校有鋼琴,後來有個老師很會彈琴,彈蕭邦雨點前奏曲,那時也沒接觸那台鋼琴,只有女同學交錢去學鋼琴,盧炎則是連摸都沒有摸過。學校內基本的課有數學物理化學英文,英文是牛津大學神學院牧師教課,不教文法只教對話,還跟他一起玩,打足球爬山。中文課也有,副校長每天早上一到學校就是寫毛筆字,背書,當時要背也要唱,例如唱歸去來兮。體育就是牧師帶他們打足球,有時也打網球或壘球。學校女生也不少,大多是大小姐,楊森的女兒及于右任的女兒都同校。後來到蘇州的時候那些人也是跟著到蘇州,很多同學現在在大陸都是很不錯的科學家。1999年曾在大陸開過一次同學會,盧炎也有參加,但是不知道說什麼,也曾在美國碰到幾個同學。有同學在英國做外交官。
44分43秒:盧炎服完兵役先在建國中學教書,騎腳踏車就到植物園那有個草棚子,那裡就是藝專音樂科,有兩個教室,一間是第一屆,一間是第二屆。盧炎當時教的是第二屆對位,是蕭而化老師請他過去幫忙的,所以學生也不認為他是老師,只認為他是來幫忙蕭老師的。藝專第二屆有李泰祥,教第二屆時大家都上課不吭聲,就只有李泰祥老是跟老師辯論,吵來吵去,那班還有徐頌仁。藝專第一屆最神氣,很傲,有陳澄雄,梁銘越,戴金泉也是,後來到第三屆後就搬到板橋。那時就開始帶理論組的和聲,理論組有四個人:馬水龍,戴洪軒,馬孑民,王露茜。王後來去美國就沒回來了。教完藝專第五屆盧炎就出國留學,第五屆最熟的就是游昌發,盧炎一進教室上課游昌發就站起來講了一堂課,講完後盧炎就下課了。留學回國後當年教的那些人就兩個人叫我老師,一個就戴洪軒,另一個是李泰祥。梁銘越都直接就問我說:”盧炎,最近怎麼樣了?最近在幹什麼?”梁最近又回美國去了,本來在台灣是因為照顧父親,也曾經想去交大,但跟吳丁連因在辯論時不合吵了架。
50分14秒:當時省立師範升為師大,那時還有北師院跟女師院。男生當年因為服完兵役才拿畢業證書因此拿的是改制的師範大學畢業證書,女生則是拿師院的畢業證書,再隔個幾年就改成國立師範大學。師範跟師大的系統沒有差別,師大最早兩班都是不是由師院延續考上來而是從外面考進來的,例如許常惠是二中的,史惟亮是北平師大的音樂系的,史惟亮的老師是江文也,所以那個時候他很推崇江文也,作曲都用毛筆寫。下一屆的劉德義就是師範學校考進師大。史惟亮那時是用民族樂派,不是蕭老師那一套功能和聲調性音樂,所以兩個人很不合,蕭老師批評他音樂薄弱不濃厚,他也認為蕭老師那是西洋的沒有民族性,後來從外國回來後還是不合。那時史惟亮勢力漸漸大了就好像把蕭老師踩在腳底下,許常惠也是回來後看不起蕭老師,所以蕭老師那時受四面八方學生輩的壓迫就病了,也是因為類固醇剛出來,醫生給他打類固醇。後來身體不好昏迷很久,當時藝專都已經準備好要辦喪事了,結果蕭老師醒來了,醒來時他說他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覺得自己一個人在走,天茫茫地茫茫,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突然對面走來一個人跟他說:”你來幹什麼?回去!”,他就好了。這是樊曼儂跟盧炎說的。盧炎第二次出去是1976年,回來後還去見蕭老師,他不見盧炎,那時蕭老師已經不見人了,卻只見馬水龍。馬老師一直很照顧蕭老師,一直跟他學。蕭老師腦筋已經不清楚了,卻就只記得馬老師。當時音樂界就是史惟亮及蕭而化。盧炎從師大畢業後馬水龍才進藝專,史惟亮是新一代的開鋒,史惟亮的學生有吳丁連,游昌發,賴德和跟沈錦堂是都比較晚期的。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音樂類別: 

漢族音樂

音樂族群: 

漢族音樂

族群: 

漢人

主題關鍵字: 

盧炎、訪談、教學、八年抗戰、台灣師範大學、教學、蕭而化

相關計畫: 

台灣作曲家手稿曲譜及影音資料數位化(第二期)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臺北市 內湖區 康樂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計畫主持人: 
潘世姬

識別碼

識別碼
M090645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