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楊秀卿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說唱藝人|
楊秀卿,說唱藝人;1934 年出生於臺北,是目前碩果僅存的臺灣唸歌專業藝人,口白歌仔的開創及推廣者。4 歲時因感冒延誤就醫,雙目失明,由養姊蕭金鳳傳授他唸歌技藝與月琴彈奏。1956年,與楊再興結婚,夫妻倆一起跑江湖,精湛的說唱技藝豐富了唸歌的音樂史,對於傳統曲藝的傳承與保存有很大的影響。

YANG Xiu-Qing was born in Taipei in 1934. She is a major proponent of Taiwanese gezaixi’s narrator art form, and currently one of the last surviving professional Taiwanese ballad singers. She went blind at the age of four due to an untreated cold. Her older adopted sister, Xiao Jin-Feng, taught her the art of singing traditional ballads and how to play the yueqin (moon guitar). She married Yang Zai-Xing in 1956. The two of them travelled all over Taiwan, enriching the history of ballad singing in Taiwan. Yang has been very important in preserving and passing on the art of ballad singing to future generations.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楊秀卿
其他名稱
英文名: 

Yang Xiu-Qing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說唱藝人|
楊秀卿,說唱藝人;1934 年出生於臺北,是目前碩果僅存的臺灣唸歌專業藝人,口白歌仔的開創及推廣者。4 歲時因感冒延誤就醫,雙目失明,由養姊蕭金鳳傳授他唸歌技藝與月琴彈奏。1956年,與楊再興結婚,夫妻倆一起跑江湖,精湛的說唱技藝豐富了唸歌的音樂史,對於傳統曲藝的傳承與保存有很大的影響。

YANG Xiu-Qing was born in Taipei in 1934. She is a major proponent of Taiwanese gezaixi’s narrator art form, and currently one of the last surviving professional Taiwanese ballad singers. She went blind at the age of four due to an untreated cold. Her older adopted sister, Xiao Jin-Feng, taught her the art of singing traditional ballads and how to play the yueqin (moon guitar). She married Yang Zai-Xing in 1956. The two of them travelled all over Taiwan, enriching the history of ballad singing in Taiwan. Yang has been very important in preserving and passing on the art of ballad singing to future generations.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

生平: 

刻苦童年
1934年出生於臺北。4歲時,因感冒延誤就醫導致雙目失明;10歲,被送到基隆蕭家收養,由同為盲女的養姊蕭金鳳傳授她唸歌的技藝與月琴彈奏。13歲開始,兩姊妹展開賣唱生涯,遊走於酒家、茶館、廟埕、公園,以演唱維生,並以對唱方式呈現,打破了傳統唸歌一人彈唱的形式。

婦唱夫隨
1956年,楊秀卿與陳再興結婚,婚後先生放棄修車工作,學習大廣弦,和楊秀卿一起跑江湖賣膏藥,楊秀卿以月琴彈唱,楊再興則以大廣弦伴奏。楊秀卿擅長說唱長篇故事,也拿手短篇即興的勸世文、吉祥歌等;口白部分,楊再興以大廣弦襯托,營造氣氛,共同談說愛情、俠義、神話等各類型民間故事。她的唸歌結合了極豐富的民間歌謠、南管音樂與戲曲曲調,融會貫通、奠定了臺灣說唱音樂的基礎。

口白歌仔翹楚
為了讓表演更吸引人,1957年開始,楊秀卿的演唱風格開始有了很大轉變,改唱「口白歌仔」,也就是在歌謠曲調之間穿插口白,成為忽唱忽說的長篇唸歌仔。在臺北圓環一帶駐唱時,每天下午聽了歌仔戲或南管戲之後,根據故事就地取材,臨時改編成唸歌表演,戲臺上的對白就成了楊秀卿口白的藍本,走出了傳統唸歌式的框架。這種嘗試很受歡迎,也因此打響了她「口白歌仔」的名聲,一時蔚為風潮。1969年,民本電臺開始播放楊秀卿的說唱,由於薪水固定,生活漸安定,這段期間她與先生錄製很多唱片,全盛時期時,全省五十三家電臺都會同時播放她的說唱錄音帶。

曲藝特色
楊秀卿的曲藝特色是一人分飾多角,聲音變化維妙維肖,且即興能力和記憶力強。早期唸歌以單曲形式演唱,後來發展出「多曲體」,在同一曲目中任意選用多種曲調,這與她聆聽戲曲音樂有很大關係,楊秀卿後期演唱曲調除了有基本曲牌外,還廣泛的運用民間歌謠、歌仔戲曲調、南管音樂,豐富了唸歌音樂。然而,演唱時沒有一曲牌是固定的,她會隨興選用曲牌,且口白與唱曲並重,靈活而適當的詮釋故事情節。

傳承唸歌藝術
1985年,文建會在青年公園舉辦藝術節,曾永義及許常惠延請她表演後,楊秀卿便陸續在各項傳統活動中獻聲,有感於說唱藝術的逐漸沒落,也為了能讓「歌仔」延續下去,近年來她一直不遺餘力地進行推廣工作,接受各大專院校的邀請表演說唱藝術,並熱心參與公演活動,開始傳授學生「唸歌」的技藝。1989年,楊秀卿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她不計辛勞傳授弟子,以殘缺的軀體,肩負起傳承唸歌藝術的使命,為臺灣的說唱藝術點燃代代相傳的薪火,在呂柳仙、陳冠華、吳天羅等說唱藝師陸續凋零之後,楊秀卿的子弟將獨撐臺灣說唱藝術的命脈。2003年,她獲頒中華文化總會終身成就獎;2007年,獲得國家文藝獎;2009年,文建會指定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說唱類保存者,其曲藝成就獲得民族音樂學者及大眾的肯定。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4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北市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識別碼
M040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34

    出生於臺北。

  • 1938

    因感冒延誤就醫,導致雙目失明。

  • 1944

    被送到基隆蕭家收養,由身為唸歌藝人的養母傳授唸歌的技藝與月琴彈奏。

  • 1947

    與養姊蕭金鳳一同賣唱,以演唱維生,對唱方式的呈現打破了傳統唸歌一人彈唱的形式。

  • 1948

    右大腿生了膿瘡,治癒後,走路不再平穩。

  • 1952

    開始受雇於藥商唸歌賣膏藥。

  • 1956

    與楊再興結婚,兩人一同跑江湖賣膏藥,楊秀卿以月琴彈唱,楊再興則以大廣弦伴奏。

  • 1957

    演唱風格開始轉變,改唱「口白歌仔」,走出了傳統唸歌式的框架。

  • 1966

    受雇中壢黃金群先生,為其錄製說唱錄音帶。

  • 1967

    民本電臺開始播放楊秀卿的說唱,由於薪水固定,生活漸安定,在這段期間她與先生錄製了很多唱片。

  • 1968

    受雇於高雄潘德昌先生,在電臺說唱廣告王將人參大補丸。

  • 1971

    受雇於新竹蕭正山先生,於在電臺說唱廣告海蒲榮風濕丸。

  • 1976

    受雇於高雄朱泰郎先生,於電臺說唱廣告牛頭牌風濕丸。

  • 1979

    受雇於臺中孫正明先生,至1989年止。

  • 1981

    經由簡上仁先生推薦,參與文建會曾永義主持的「民間劇場」演出。

  • 1981

    自此,每年都參與文建會舉辦的民間劇場活動表演說唱,並巡迴各地文化中心推廣唸歌藝術。

  • 1983

    開始傳授學生「唸歌仔」的技藝。

  • 1985

    在文建會舉辦的藝術節演出。

  • 1987

    受全美同鄉會的邀請,赴美三十州演唱宣慰僑胞兩個月。

  • 1989

    榮獲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 1990

    參加臺北市傳統藝術季「臺灣歌謠」演出。

  • 1990

    在高雄亞運閉幕式表演。

  • 1990

    至各大專院校(臺大、淡江、輔仁、文化、海洋學院等)表演說唱,以推廣說唱藝術。

  • 1990

    獲國立臺灣教育藝術館頒發「榮譽紀念狀」,以感謝她對臺灣藝術教育的貢獻。

  • 1992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了《楊秀卿的臺灣說唱》音樂光碟和專書,表彰她在音樂藝術方面的成就。

  • 1995

    受聘為復興劇校學生社團活動「說唱藝術」的指導老師。

  • 1997

    受邀參加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民俗巡禮」之演出。

  • 1999

    參與二二八紀念館所主辦之「臺灣民俗戲曲饗宴」演出。

  • 2000

    於國家音樂廳「阮來唸歌予恁聽」表演。

  • 2001

    參與臺北市教育廣播電臺「青年反毒」節目的錄製。

  • 2002

    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之邀錄製「臺灣民主歌」。

  • 2003

    獲頒中華文化總會終身成就獎。

  • 200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她舉辦「古月琴聲」音樂會,祝賀70歲生日和結婚五十周年。

  • 2006

    《臺灣唸歌》音樂專輯(2004年錄製出版)入圍行政院新聞局第17屆金曲獎最佳戲曲曲藝專輯和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最佳演唱。

  • 2007

    獲得第11屆國家文藝獎。

  • 2008

    獲邀至日本山口大學「二 00 八東亞傳統藝能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表演,演出《哪吒鬧東海》。

  • 2009

    文建會指定其為第一屆重要傳統藝術說唱類保存者。

  • 2009

    成為臺北市政府和臺北縣政府合聘的「第1屆臺北傳統藝術榮譽藝師」。

  • 2010

    成立「楊秀卿說唱藝術團」。

  • 2012.08

    8月,「人間國寶楊秀卿─唸歌大師講座」在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講題為「楊秀卿的說唱人生」。

  • 2014.05.04

    5月4日,楊秀卿說唱藝術團中山堂演出《乞食與藝妲─風華再現大稻埕》。

  • 2014.09.06

    9月6日,「2014臺灣月琴民謠祭」月琴民謠講唱會上,楊秀卿演出〈乞食與藝旦〉。

  • 2014.10

    10月,參與「傳說.歌謠與文化交流講座」演出。

  • 2014.11.09

    11月9日,帶領藝生在在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定靜堂演《周成過臺灣》,傳承「口白歌仔」技藝。

  • 2014.12.13

    12月13日,國立臺灣文學館出版「臺灣唸歌」、「臺灣民歌」、「臺灣傳統戲劇」三項共五冊有聲套書,舉辦新書發表音樂會,邀請楊秀卿獻藝。

  • 2015.09.05

    9月5日,「月琴民謠祭北投開幕」邀請獻唱。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