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2) 寶山寺起鼓、敲鐘後第一段梵唄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這些讚頌佛祖、菩薩,詠唱經文、詩讚的獨唱、齊唱、合唱,經常用於講經宣道、朝課暮誦、道場懺法、無遮齋會等儀式,但從廣義來說,只要一心至誠的唱頌到歡喜虔敬的伎樂供養,都可屬梵唄的範疇。在台灣的佛教音樂主要用於朝課、晚課、佛菩薩誕辰祝儀、懺悔、放燄口及水陸法會、 戒壇儀式等,除了歌唱部份,還有唸經、咒文的轉讀部份。梵唄所用的樂器亦稱法器,除 鐘鼓、木魚、磬、鐃鈸、鈴之外,另有嗩吶、揚琴、胡琴、魚板、三絃等。梵唄演唱時均 由樂器隨調起音、收尾。演唱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一人從頭歌詠到底,另一種是齊唱。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2) 寶山寺起鼓、敲鐘後第一段梵唄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這些讚頌佛祖、菩薩,詠唱經文、詩讚的獨唱、齊唱、合唱,經常用於講經宣道、朝課暮誦、道場懺法、無遮齋會等儀式,但從廣義來說,只要一心至誠的唱頌到歡喜虔敬的伎樂供養,都可屬梵唄的範疇。在台灣的佛教音樂主要用於朝課、晚課、佛菩薩誕辰祝儀、懺悔、放燄口及水陸法會、 戒壇儀式等,除了歌唱部份,還有唸經、咒文的轉讀部份。梵唄所用的樂器亦稱法器,除 鐘鼓、木魚、磬、鐃鈸、鈴之外,另有嗩吶、揚琴、胡琴、魚板、三絃等。梵唄演唱時均 由樂器隨調起音、收尾。演唱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一人從頭歌詠到底,另一種是齊唱。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音樂類別: 

漢族音樂

音樂族群: 

漢族音樂

音樂類型: 

儀式音樂

語文: 

中文

族群: 

漢人

主題: 

佛教儀式

主題關鍵字: 

佛教、佛教音樂、寶山寺、起鼓、梵唄

相關計畫: 

呂炳川教授音像資料數位化計畫(第一期)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蘇澳鎮 寶山寺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計畫主持人: 
明立國
錄音: 
呂炳川

識別碼

識別碼
M090437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