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撫劍吟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創作動機來自一些描述戰爭電影的鏡頭片斷,全曲分三段,最後一段是合唱,歌詞是陶潛的詩:「擬古」,此詩之頭兩句「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本曲之名「撫劍吟」也是由此得來。全曲段落間無間隙而是一貫到底的整體。以酣戰後的黃昏,入暮的沙場,荒涼景象為想像的開始,最後合唱的段落,也是本曲內涵之總結。「撫劍吟」是一首比較注重樂曲組織與音效的作品,靈感來自於盧炎看過的一部戰爭電影。第一段是戰爭後荒涼的沙場景象,想像音樂中有零星的槍聲和遠方的砲聲,野風吹過,帶來遙遠斷續的號角聲;然後黑夜逐漸降臨,鐘聲響起,有吵雜似人聲似祈禱聲的音響逐漸加強,至極高強處轉弱。第二段音樂似乎呈現出茫然的夢境,是較有旋律、較柔美段落,彷彿在荒涼古道上見到一些搖曳、瑟縮的小草、小花。第三段又回到沙場荒涼的幻想景象,由第二段主體動機的片段引出結尾的合唱。管絃幻想曲兩首:「海風與歌聲」和「撫劍吟」亦為盧炎贏得1993年「國家文藝獎」之榮譽。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撫劍吟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創作動機來自一些描述戰爭電影的鏡頭片斷,全曲分三段,最後一段是合唱,歌詞是陶潛的詩:「擬古」,此詩之頭兩句「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本曲之名「撫劍吟」也是由此得來。全曲段落間無間隙而是一貫到底的整體。以酣戰後的黃昏,入暮的沙場,荒涼景象為想像的開始,最後合唱的段落,也是本曲內涵之總結。「撫劍吟」是一首比較注重樂曲組織與音效的作品,靈感來自於盧炎看過的一部戰爭電影。第一段是戰爭後荒涼的沙場景象,想像音樂中有零星的槍聲和遠方的砲聲,野風吹過,帶來遙遠斷續的號角聲;然後黑夜逐漸降臨,鐘聲響起,有吵雜似人聲似祈禱聲的音響逐漸加強,至極高強處轉弱。第二段音樂似乎呈現出茫然的夢境,是較有旋律、較柔美段落,彷彿在荒涼古道上見到一些搖曳、瑟縮的小草、小花。第三段又回到沙場荒涼的幻想景象,由第二段主體動機的片段引出結尾的合唱。管絃幻想曲兩首:「海風與歌聲」和「撫劍吟」亦為盧炎贏得1993年「國家文藝獎」之榮譽。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歌詞: 

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遊。誰言行遊近,張掖至幽州。饑食首陽薇,渴飲易水流。不見相知人,惟見古時丘。路邊兩高墳,伯牙與莊周。此士難再得,吾行欲何求!

評析: 

撫劍吟的演出形式極為龐大,除混聲四部合唱外,樂團為三管編制再加上鋼片琴、豎琴、鐵琴、木琴各一名演奏者及兩名定音鼓手與四名其它無音高的敲擊樂手。全曲可分為無間斷的三段落,前兩段落皆以管絃樂團為主。樂曲開始於微弱且繽紛的音響色澤,長笛特殊的「斯」音氣聲,及弦樂如音堆般的泛音滑奏,表現出「戰爭後荒涼的沙場景象」。第十七小節時,長笛與豎笛輕柔地奏出如召喚般的「D-降E-B」三音曲調動機,此重要的曲調動機隨後於第二十二小節亦由小、大提琴分別移位(高四度)演奏之。(李子聲)

音樂類別: 

漢族音樂

音樂族群: 

漢族音樂

語文: 

中文

族群: 

漢人

主題關鍵字: 

盧炎、撫劍吟、藝術歌曲

相關計畫: 

台灣作曲家手稿曲譜及影音資料數位化(第二期)

創作者

作者
作者: 
戴洪軒[詩]
作曲者: 
盧炎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臺北市 內湖區 康樂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計畫主持人: 
潘世姬

識別碼

識別碼
M0906358

出版者

出版者
出版者: 
林永憲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