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鄧昌國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小提琴家|
鄧昌國,小提琴家;1923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福建林森,1992 年 3 月 30 日逝世於美國。 11歲開始自修學拉小提琴,隨後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作曲。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杜布瓦(Alfred Dubois)學習小提琴,畢業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返臺後,積極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培植諸多音樂人才,推動了臺灣本土音樂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急速躍昇。

DENG Chang-Guo was born in Linsen, Fujian in 1923. He started learning the violin at the age of 11 and was eventually accepted in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 Music Department as a violin performance major. He studied composition with Jiang Wen-Ye. He was accepted into 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Brussels in 1947, where he studied violin with Alfred Dubois. After graduating he taught violin at the Brazilian Music Conservatory. Deng eventually returned to Taiwan and urg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program for sending talented students abroad to study. He taught and trained numerous musicians, giving impetus to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strengthen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Deng passed away in the US in 1992.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鄧昌國
其他名稱
英文名: 

DENG Chang-Guo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小提琴家|
鄧昌國,小提琴家;1923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福建林森,1992 年 3 月 30 日逝世於美國。 11歲開始自修學拉小提琴,隨後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作曲。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杜布瓦(Alfred Dubois)學習小提琴,畢業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返臺後,積極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培植諸多音樂人才,推動了臺灣本土音樂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急速躍昇。

DENG Chang-Guo was born in Linsen, Fujian in 1923. He started learning the violin at the age of 11 and was eventually accepted in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 Music Department as a violin performance major. He studied composition with Jiang Wen-Ye. He was accepted into 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Brussels in 1947, where he studied violin with Alfred Dubois. After graduating he taught violin at the Brazilian Music Conservatory. Deng eventually returned to Taiwan and urg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program for sending talented students abroad to study. He taught and trained numerous musicians, giving impetus to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strengthen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Deng passed away in the US in 1992.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盧佳慧。《鄧昌國:士子心音樂情》。台灣音樂館. 資深音樂家叢書。第13冊。宜蘭:傳藝中心,2002。|ISBN 957-01-3097-0

獲獎: 

1957年/教育部 金質藝術獎章

獲獎: 

1980年/哥斯大黎加政府文化部頒贈榮譽獎狀

生平: 

教育世家
1923年出生於福建省,自幼即隨父親鄧萃英在北平長大。鄧萃英畢生教育事業輝煌,曾任各級職員至校長等職,鼓勵學術研究風氣,亦是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重要推動者。養成鄧昌國的教育環境,乃具雙重特質,家庭裡充斥著前進開放的思想,但練習背誦論語等古籍,卻是他的學習內容之一。因此,儘管他日後至歐洲學習西方音樂,骨子卻散發濃濃的中國文人氣韻氣質與儒士風采。11歲時,因迷戀小提琴音色,即開始自修拉奏小提琴;1941年以第一名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理論作曲。

留學歐陸
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當時因有許多知名大提琴家集中在此,故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成為歐洲學習提琴最理想之處,而鄧昌國被分發到杜布瓦(Alfred Dubois)門下學習小提琴。杜布瓦是知名比利時作曲家,引導鄧昌國體悟音樂乃發自於靈魂與心的深處,並增加其音樂知識廣度。杜布瓦去世後,鄧昌國轉至匈牙利提琴家蓋特勒(Gertler)門下繼續學習,經大師們指導後的鄧昌國,其琴藝無論在技巧或音樂表現上,皆長足進步,也使他朝向小提琴演奏家之路,走得更穩健踏實。1952年畢業後,到盧森堡國家廣播電臺交響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隨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

樂壇推手
1957年返臺後,成立國立音樂研究所並擔任所長,開始邀集音樂學者研究傳統古樂,首開國內研究中國音樂之風;鄧昌國為了激發社會大眾喜愛音樂之情,他主張音樂應以動態與靜態的形式同時並進,故陸續成立中華實驗國樂團、青年管樂團等。1959年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專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任期內籌建新的圖書館,大量購買各項藝術專書,介紹最新出版的各國雜誌和理論給學生,還聘請當時因個人開放言論而遭受眾議的許常惠,為臺灣音樂界留下重要人才,並培育不少學子,包括馬水龍、陳澄雄等人。且他特別留意並提攜獨具音樂天份的年輕學子,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發掘名作曲家李泰祥。1960年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使得當時諸多,如陳必先、林昭亮、胡乃元等人,因而得以在世界各國學習,並有機會展露才華,成為傑出音樂家,這對我國樂壇而言,貢獻斐然。1961年與日本著名鋼琴家藤田梓結為連理,又由於他精通多國外語,故得以發揮所長,協助臺灣從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臺灣電視公司交響樂團於1968年創辦,鄧昌國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任團長,提倡演奏風氣,改善臺灣音樂專業環境,在長達半世紀的歲月裡,擔負提升臺灣音樂素養及文化水準的重任。他於1978年擔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及研究所所長,他的教育理念成為文化大學音樂教育的宗旨與發展目標。他提倡在傳統國樂、音樂學及音樂創作間找尋共通處,進而取得平衡點,終而發揚我國音樂。

社教倡導
鄧昌國除了在提倡音樂教育之見解,有別於一般樂界人士外,更擔任廣播與電視兩種傳媒的重要職位,製作高品質的音樂節目,如「音樂世界」、「音樂之窗」等;也在報章雜誌寫稿、演講,為的是要喚起民眾對音樂與藝術活動的重視與喜愛之心。1984年退休後定居美國,且依然在洛杉磯、舊金山等地組織華人樂隊,引介大陸和臺灣的交響樂作品。他於1991年被宣告罹胰癌末期,當下便把生平珍藏的書、譜、音樂帶及中國古琴,贈予文化大學音樂系。1992年病逝於美國,享年69歲。

領域: 

演奏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23.12.16
逝世時間: 
1992.03.30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福建省 林森縣
逝世地點: 
美國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識別碼
M013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23.12.16

    福建省林森縣(閩侯縣)人,12月16日出生於北平。父親鄧萃英為傑出教育家,曾任廈門大學、河南大學、北平師範大學校長;母親為高幼慧。

  • 1930

    進入北平師附小就讀。

  • 1934

    接收二哥留下來的小提琴,開始按霍曼練習書第一冊自修。

  • 1934

    私下隨北師附小音樂教師張老師學琴。

  • 1935

    在北師附小校慶會上演奏小提琴。

  • 1936

    進入北平輔仁中學就讀。

  • 1936

    隨謝為涵(名作家謝冰心之弟)習琴。

  • 1936

    師事俄籍小提琴家尼可拉‧托諾夫教授習琴,並擔任其助教翻譯。

  • 1936

    在中央電臺音樂節目演奏小提琴。

  • 1936

    參加大學部合唱團,並參加大學部交響樂團擔任第二小提琴手,於校慶中演出。

  • 1936

    獲得第一把名琴─法國堤波威小提琴。

  • 1940

    準備報考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課餘自修柯政和《音樂通論》。

  • 1941

    以第一名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系主任為張秀三、鋼琴老師老志誠、聲樂老師寶井真一、國樂老師蔣風之、理論作曲老師江文也。

  • 1941

    隨燕京大學音樂系主任許勇三學和聲對位。

  • 1941

    繼續追隨尼可拉‧托諾夫教授鑽研琴藝。

  • 1942

    於北平師範大學校慶公開演奏法國堤波威小提琴,曲目是貝多芬《F大調浪漫曲》,由音樂系同學徐環娥伴奏。

  • 1945.07

    7月,自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於中學實習教授音樂課。

  • 1946.05.18

    5月18日,在北京飯店舉行畢業演奏會,由鋼琴老師朱育萱伴奏,演出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克羅采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及一些小品。

  • 1946.08

    8月,應北京大學胡適校長聘為該校音樂指導老師,負責講解音樂欣賞及領導合唱團。

  • 1946

    通過教育部自費留學考試,準備前往比利時留學。

  • 1947.08.30

    8月30日及31日,在上海中山公園與聲樂家葉如珍舉行夏夜納涼音樂會,由張雋偉伴奏,曲目包括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及一些小品。

  • 1947

    由上海搭機飛香港,乘蘇格蘭皇后號大郵輪前往歐洲留學,同行學音樂的中國同學有張洪島、張昊、馬孝駿、費曼爾。

  • 1947

    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先後師事杜布瓦教授和蓋特勒教授。

  • 1947

    利用暑假前往法國南部,隨名提琴演奏家狄波教授鑽研琴藝。

  • 1952.09

    9月,自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完成著作《中國國樂器》。

  • 1952

    任盧森堡國家廣播電臺交響樂團第一小提琴,並隨該團指揮彭希斯與另一名德國教授學習理論與樂隊指揮。

  • 1954.09

    9月,應巴西交響樂團指揮卡瓦留之邀,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

  • 1954

    在巴西大使沈覲鼎與船業鉅子董浩雲安排下,與費曼爾在大使館舉行音樂會。

  • 1957.01.3

    1月3、4日,參加在巴黎舉行的「國際音樂教學會議」。

  • 1957.06.16

    6月16-22日,參加在德國漢堡舉行的「國際音樂教育技術器材之應用會議」。

  • 1957.09.15

    9月15日,應教育部長張其昀之邀回國服務。

  • 1957.09.19

    9月19日,獲教育部頒贈金質藝術獎章。

  • 1957.09.28

    9月28日,國立音樂研究所成立,擔任所長。

  • 1957.10.06

    10月6日,邀集樂界人士座談商討國立音樂研究所成立初期工作大綱,並舉行記者招待會。

  • 1957.10.23

    10月23日,遠東旅行社(遠東音樂社前身)在臺北國際學舍主辦鄧昌國返國後第一場小提琴獨奏會,由陳清銀伴奏,以為國立音樂研究所籌募基金。

  • 1957

    舉辦巡迴演奏會,由張晶晶、林橋伴奏。

  • 1958.01.12

    1月12日,國立音樂研究所附屬團體「青年音樂社」舉辦第一次音樂講座,由李抱忱博士主講,會後鄧昌國表演小提琴獨奏,天才兒童陳必先鋼琴伴奏。

  • 1958.02.15

    2月15日,國立音樂研究所發行《音樂之友》月刊創刊號,負責撰稿與編輯工作。

  • 1958.04.01

    4月1日,和張寬容、司徒興城、日籍教授高阪知武發起成立「中華絃樂團」,由鄧昌國擔任團長兼指揮。

  • 1958.06.12

    6月12日,中華絃樂團在三軍托兒所禮堂舉行首演,由團長鄧昌國指揮。

  • 1958.07.01

    7月1日,國立音樂研究所附屬團體「中華實驗國樂團」成立,鄧昌國兼任團長。

  • 1958.09.27

    9月27日,兼任國立臺灣藝術館館長。

  • 1958.09.28

    9月28日,國立音樂研究所慶祝成立一週年,由所屬團體於國立臺灣藝術館舉行聯合音樂會。

  • 1958.10.04

    10月4日起,在臺中市中山堂及臺南市舉辦三次「鄧昌國小提琴獨奏會」,由張晶晶鋼琴伴奏。

  • 1958.10.24

    10月24日,前往法國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辦的第七屆「國際音樂會議」,將李志傳發明之〈六線譜〉論文分贈各國代表。

  • 1958.10.25

    10月25日,在國際音樂會議「各民族的音階」專題討論中發表演講「中國音樂的歷史與音階」,並應邀前往美國出席全美音樂學校聯合會年會。

  • 1958.11

    11-12月間赴比利時、美國、日本等地考察音樂教育,並於12月16日返國。

  • 1958.12

    12月底,擔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主辦之青年獨唱比賽評判委員;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旅臺校友慶祝母校56週年校慶,於臺北第一女中禮堂舉辦校慶音樂會,校友鄧昌國、計大偉、黃建、鄧友瑜均參加演出。

  • 1959.01.19

    1月19日,於青年音樂社本年度第一次社員音樂會主講「歐美音樂教育」。

  • 1959.03.13

    3月13日,應臺北美國新聞處邀請演講「美國音樂教育觀感」。

  • 1959.04.2

    4月2-7日,國立音樂研究所暨國立臺灣藝術館為慶祝第十六屆音樂節,舉辦為期六天的音樂演奏會。4月6日的音樂會,鄧昌國以小提琴演出莫札特《G大調提琴鋼琴奏鳴曲》,陳芳玉鋼琴伴奏;4月7日的音樂會,鄧昌國則指揮中華絃樂團演出巴哈《小提琴二重奏c小調協奏曲》、德布西《夢幻曲》、柯里利《大協奏曲第六號之八》。

  • 1959.07.02

    7月2日,受聘為國立臺灣藝術學校校長。

  • 1959.07.15

    7月15日,指揮中華絃樂團於臺北實踐堂演出。

  • 1959.08.28

    8月28日,接待來臺考察的菲律賓師範大學教授羅吉斯夫人參觀國立音樂研究所。

  • 1959.11.10

    11月10日,臺灣大學純誼合唱團成立大會,應邀蒞會演講。

  • 1959.12

    12月起,擔任國立編譯館音樂名詞審查委員之一。

  • 1959

    擔任美國國務院專家研究考察藝術教育。

  • 1960.01.30

    美國新聞處1月30日在國立臺灣藝術館、1月31日在高雄美國新聞處禮堂舉行「室內音樂會」,曲目包括古典及美國近代作品,並發表許常惠三重奏作品《鄉愁三調》,由鄧昌國(小提琴)、張寬容(大提琴)、林橋(鋼琴)演出。

  • 1960.03.29

    3月29日,教育部教育廣播電臺開始播音,與國立音樂研究所合作播出推廣音樂教育的「音樂與生活」節目,由鄧昌國主持。

  • 1960.04

    4月,擔任革命實踐研究院輔導委員。

  • 1960.06.14

    6月14日,國立國立音樂研究所主辦「許常惠第一次個人作品發表會」,鄧昌國擔任《鄉愁三調》、《五重奏曲》之小提琴演奏。

  • 1960.07

    7月,國立臺灣藝術學校改制為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續任校長。

  • 1960

    發掘名作曲家李泰祥,促成其由藝專其他科系轉入音樂系。

  • 1960

    率領國立臺灣藝術館國劇團訪問泰國。

  • 1960

    因與美國國務院和美國新聞處關係良好,促成蕭滋博士和其他國際知名音樂大師來臺任教。

  • 1960

    制定教育部「資賦優異音樂天才兒童出國辦法」,諸多音樂人才如陳必先、林昭亮、簡名彥等人得以在國際間展露才華。

  • 1961.03

    3月,與日籍鋼琴家藤田梓女士結婚。

  • 1961.05.06

    5月6日,與藤田梓在臺中舉行聯合演奏會,並巡迴新竹、臺南、高雄、花蓮等地演出。

  • 1961

    與藤田梓、張寬容、薛耀武組織「臺北室內樂研究社」。

  • 1961

    與許常惠、顧獻樑、藤田梓、韓國鐄共同組成「新樂初奏」。

  • 1961

    擔任國立中央圖書館及故宮博物院研究發展委員。

  • 1961.12.20

    12月20日,「新樂初奏」舉行第一次發表會,鄧昌國和藤田梓演出《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此乃許常惠為祝賀鄧昌國和藤田梓新婚而作。

  • 1962.02.27

    2月27日,率團赴香港演出。

  • 1962.07

    7月,卸任國立臺灣藝術館館長一職。

  • 1962.12.11

    12月11日,「新樂初奏」舉行第二次發表會「德布西誕生一百週年紀念音樂會」,演出中國現代與法國印象派作品,由鄧昌國和藤田梓演出德布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 1962

    長子南耀出生。

  • 1964

    暑假期間,率領國立藝專師生赴金門前線勞軍演出。

  • 1964

    次子南星出生。

  • 1965.08

    8月,卸任國立藝專校長。

  • 1965.09

    9月,擔任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委員。

  • 1965.11.20

    11月20日,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中山堂舉行首次演奏會。

  • 1966.07

    7月,擔任國家安全會議建設計畫委員會委員、中山學術獎學金審查委員及教育部學術審議會委員。

  • 1966.09

    9月起,擔任日本大阪音樂大學客座教授。

  • 1966.10.29

    10月29日,出任中華學術院中國音樂協會會長。

  • 1966

    擔任中國文化學院《華岡學報》編審委員。

  • 1967.07

    7月,創立臺灣電視公司交響樂團,並擔任指揮,推出「交響樂時間」、「你喜愛的歌」節目。

  • 1967

    擔任中華文化復興委員會委員。

  • 1967

    與藝專學生楊璃莉演出小提琴、鋼琴二重奏。

  • 1967

    受聘擔任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音樂組主任。

  • 1968

    擔任「中華民國音樂年」系列活動計畫國際合作組召集人。

  • 1968.08.26

    8月26-30日,擔任中國文化學院第一屆國際華學會議出席代表。

  • 1968.09.04

    9月4日,「臺中師範學校試辦輔導特殊才能兒童計畫」在臺中市教師會館舉行「特殊才能兒童音樂演奏會」,由鄧昌國、藤田梓、張錦鴻、林寬、李淑德、陳郁秀等人擔任評審。

  • 1968

    與鋼琴家藤田梓共同成立「東方藝術學苑」,招收音樂學生。

  • 1969.05

    5月,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正式獨立為樂團機構,擔任首任團長兼指揮。

  • 1969.11.23

    11月23日,與藤田梓、張寬容、薛耀武舉行室內樂演奏會「布拉姆斯之夜」。

  • 1969

    邀請日本愛樂交響樂團來臺演出,並舉辦為期兩天的音樂講習會。

  • 1970.07

    7月,與藤田梓應邀赴日參加中、日、韓三國音樂教育會議,並同時舉辦演奏會,曲目全為中國人作品,開日本音樂會之先例。

  • 1970.10.11

    10月11-14日,指揮臺北市交首次環島巡演,演出孟德爾頌《芬格爾巖洞序曲》、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

  • 1970.12.16

    12月16日,為紀念貝多芬二百週年冥誕,指揮臺北市交聯合中廣、樂友、琴瑟、臺大、輔大等合唱團三百人於臺北市中山堂,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 1971.01

    1月,與藤田梓應邀赴日,與日本大阪愛樂交響樂團舉行三週旅行演奏。

  • 1971.04.30

    4月30日、5月1日,於「總統暨夫人茶宴各國使節音樂演奏會」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在陽明山中山樓演出。

  • 1971.05.11|1971.05.31|1971.06.2

    5月11日、5月31日、6月2日,指揮臺北市交於女師專、淡江文理學院、輔仁大學舉行校際巡迴示範講解演奏會。

  • 1971.07.03

    7月3日,於「仲夏音樂欣賞會」指揮北市交演出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李斯特《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西貝流士《芬蘭頌交響詩》、穆梭斯基《荒山之夜交響詩》、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 1971.10.14

    10月14日,出席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音樂會議。

  • 1971.10.29

    10月29日,於「恭祝總統八秩晉五華誕音樂演奏會」指揮臺北市交演出。

  • 1971.12.04

    12月4日,指揮臺北市演出「莫札特逝世一百八十週年紀念演奏會」。

  • 1972.05.20

    5月20日,於「慶祝總統、副總統就職暨國父紀念館開館演奏會」指揮臺北市交演出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馬思聰《F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1972.06.18

    6月18日,於「大同工學院惜別音樂會」指揮臺北市交演出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詩》、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約翰史特勞斯圓舞曲《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

  • 1972.06.26

    6月26日、27日,於「臺北市交旅行演奏音樂會」指揮演出孟德爾頌《芬格爾巖洞序曲》、韋伯《奧伯薩序曲》、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華格納歌劇《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

  • 1972.09.30

    9月30日,於「臺北市交室內樂演奏會」指揮演出馬思聰《F大調絃樂四重奏》。

  • 1972.12.29

    12月29日,於「中正理工學院演奏會」指揮臺北市交演出蘇佩《輕騎兵序曲》、《詩人與農夫序曲》、華格納《名歌手前奏曲》、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詩》、柴科夫斯基《胡桃鉗組曲》、比才《卡門組曲》。

  • 1973.05.06

    5月6日,於「中韓文化交流特別演奏會」指揮臺北市交演出鄭熙務《主題與變奏曲》、馬思聰《山林之歌》、李相根《第二號交響曲》。

  • 1973

    卸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一職。

  • 1973

    擔任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總團部副主任。

  • 1973

    前往德國海德堡指揮樂團演出。

  • 1973.08

    8月起,擔任中國電視公司副總經理兼新聞部經理,於任內陸續推出「音樂世界」、「音樂之窗」、「維也納時間」等純藝術電視節目。

  • 1974.05

    5-11月,擔任美國華盛頓州史波肯「世界博覽會」中國館館長。

  • 1974.10.12

    10月12-18日,出席「亞太音樂會議」,發表〈目前中國國內音樂教育與活動情形〉論文。

  • 1975.10

    10月,於《華岡藝術學報》發表〈建築音響與劇院〉論文。

  • 1976.01.16

    1月16日,指揮臺北市交和臺北市教師合唱團演出舒伯特清唱劇《羅莎曼》、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 1976.03

    3月,和耿殿棟、張紹載、曹浩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攝影聯展。

  • 1976.08

    8月,出版《樂苑隨筆》。

  • 1976.11.26

    11月26日,第二屆「亞太音樂會議」在臺北舉行,鄧昌國擔任大會主席,並發表〈傳統中國音樂在現代音樂創作上應用的困難〉論文。

  • 1978.06

    6月,擔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 1979.07

    7月,擔任亞洲文化中心亞洲音樂會議秘書長。

  • 1979.11

    11-12月,擔任「亞太音樂會議」主席,發表「中華民國臺灣音樂教育」專題演講。

  • 1979

    與藤田梓協議離婚。

  • 1980.07.08

    7月8-12日,「國際亞洲音樂研討會」於臺北圓山飯店舉行,鄧昌國擔任大會秘書長。

  • 1980.07

    7-8月,擔任中華民國新聞界中南美友好訪問團團長,訪問厄瓜多、秘魯、智利、烏拉圭、巴拉圭、巴拿馬、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與阿根廷等九國,並獲哥國政府文化部頒贈榮譽獎狀。

  • 1980

    擔任中華民國空間藝術協會理事長。

  • 1981.05.11

    5月11日,客席指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於國父紀念館演出貝多芬《合唱交響曲》與《莊嚴彌撒》。

  • 1981.07

    7月,在中國廣播公司第二調頻廣播網開闢音樂欣賞節目「音樂世界」。

  • 1981.11.24

    11月24日,赴韓國訪問,並獲成均館大學贈予榮譽哲學博士學位。

  • 1981

    擔任中哥(哥斯大黎加)文經協會理事長。

  • 1982.07.17

    7月17-23日,參加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第二屆「亞太區域藝術教育會議」。

  • 1983.01

    1月,參加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暨華岡藝校西樂科教授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和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舉行之聯合演奏會。

  • 1983.02

    2月,參加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暨華岡藝校西樂科教授連袂赴金門前線舉行之春節特別演出。

  • 1983.07.05

    7月5日、6日,客席指揮臺灣省立交響樂團音樂演奏會,演出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小提琴獨奏鄧南豪為五弟鄧昌黎之子。

  • 1983

    與華僑柳雪芳(鄧琳達)女士結婚。

  • 1984

    自中國文化大學退休,赴美西加州洛杉磯定居,繼續從事音樂教學。

  • 1984.09.11

    9月11日,聯合十四位華裔音樂家於洛杉磯舉行「室內音樂會」。

  • 1985.04.13

    創辦華夏愛樂管絃樂團,並於4月13日指揮該團於東洛杉磯學院大禮堂演出春季演奏會。

  • 1987.03

    3月出,版《音樂的語言》。

  • 1987.06.12

    6月12-13日,舊金山戴維斯音樂廳「中國交響音樂會」,客席指揮舊金山室內交響樂團,並與中國大指揮家李德倫同臺演出。

  • 1988.06.10

    6月10日,應北京中央交響樂團之邀客席指揮,演出孟德爾頌《芬格爾巖洞序曲》、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卡門序曲》、《最後的春天》以及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由尹志陽擔任梆笛獨奏。

  • 1988

    獲聘為母校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客座教授。在北京師範學院音樂系及西安音樂學院專題演講「臺灣的音樂教育和音樂生活」並指導教學。

  • 1990.01.08

    1月8日,於舊金山舉辦封琴演奏會,演奏莫札特《C大調小提琴、鋼琴奏鳴曲》、貝多芬《春之奏鳴曲》、布拉姆斯《d小調奏鳴曲》。

  • 1990

    遷居奧瑞岡州尤金市。

  • 1991

    在美國出版《小提琴演奏法指引》錄影帶。

  • 1991

    在奧瑞岡州尤金市立醫院接受檢查,證實罹患胰臟癌末期。

  • 1991.10

    10月返臺,先後在三軍總醫院、榮民總醫院接受治療。

  • 1991.11

    11月返美,繼續接受最新試驗治療,與病魔勇敢抗鬥。

  • 1991.11

    11月,捐贈新臺幣一百萬元予中國文化大學,成立「紀念張其昀先生獎助音樂出版基金」,專門出版音樂相關圖書與資料,並於1993年3月,運用這筆基金出版許勇三教授的《我的音樂道路》。

  • 1992.01

    1月,出版《伴我半世紀的那把琴》。

  • 1992.03.30

    3月30日,病逝於美國,享年69歲。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