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飲酒歌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布農族傳統詞曲
郡社群稱飲酒歌為Kahuzas,其他四群則稱之為Tosaus。這個字的布農語原意是指「所唱的歌」,由於飲酒歌是目前所有布農族聚落中的成年族人,在酒酣耳熱之後都能演唱的歌曲,所以就以Kahuzas或Tosaus來稱之。原先這首飲酒歌並不是平時所演唱的歌曲,而是出草的獵人,在出草回社,獵首隊的隊長為這些驍勇善戰的勇士們(mamagan),所舉行的慶功宴(malastapan)之後,利用這個儀式來告慰已被砍頭的敵人首級所唱的「祭敵首之歌」。本世紀初以來,族人已揚棄了出草的舊習,但這首歌就如此傳唱下來,特別是在歡聚、喜宴、小酌之後,Kahuzas就變成了布農族人之間最好的溝通媒介。這首歌的演唱方式,也是布農族人最典型的「泛音式複音」混聲合唱。通常歌手們會自動的分成男女各二個聲部,然後由一位男性長者以同音反覆的方式,用「hai ya,hai ya」的無意義母音來領唱一句,接著其他族人一起以「na lo ho」等等無意義的歌詞,在「sol、do、mi、sol、do」的泛音音階之內,來進行縱向和聲式的合唱。但在進行泛音合唱當中,仍有一些變化,那就是由男性低音聲部所唱的「mi」這個音。在前一樂句當中,唱的是原位的「mi」,但每次第二樂句的開頭一唱「mi」時,一定將近上升了半音,也就是「升mi」,於是原先與「sol」形成的小三和弦變成了減三和弦,這就是Kahuzas最特殊的地方。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飲酒歌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Kahuzas

其他名稱: 

Tosaus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布農族傳統詞曲
郡社群稱飲酒歌為Kahuzas,其他四群則稱之為Tosaus。這個字的布農語原意是指「所唱的歌」,由於飲酒歌是目前所有布農族聚落中的成年族人,在酒酣耳熱之後都能演唱的歌曲,所以就以Kahuzas或Tosaus來稱之。原先這首飲酒歌並不是平時所演唱的歌曲,而是出草的獵人,在出草回社,獵首隊的隊長為這些驍勇善戰的勇士們(mamagan),所舉行的慶功宴(malastapan)之後,利用這個儀式來告慰已被砍頭的敵人首級所唱的「祭敵首之歌」。本世紀初以來,族人已揚棄了出草的舊習,但這首歌就如此傳唱下來,特別是在歡聚、喜宴、小酌之後,Kahuzas就變成了布農族人之間最好的溝通媒介。這首歌的演唱方式,也是布農族人最典型的「泛音式複音」混聲合唱。通常歌手們會自動的分成男女各二個聲部,然後由一位男性長者以同音反覆的方式,用「hai ya,hai ya」的無意義母音來領唱一句,接著其他族人一起以「na lo ho」等等無意義的歌詞,在「sol、do、mi、sol、do」的泛音音階之內,來進行縱向和聲式的合唱。但在進行泛音合唱當中,仍有一些變化,那就是由男性低音聲部所唱的「mi」這個音。在前一樂句當中,唱的是原位的「mi」,但每次第二樂句的開頭一唱「mi」時,一定將近上升了半音,也就是「升mi」,於是原先與「sol」形成的小三和弦變成了減三和弦,這就是Kahuzas最特殊的地方。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音樂類別: 

原住民音樂

音樂族群: 

布農族音樂

音樂類型: 

儀式音樂

使用場合: 

儀式音樂

語文: 

布農語

族群: 

布農族

主題: 

祭祀音樂

主題關鍵字: 

布農族、民歌、祭歌、飲酒歌

相關計畫: 

臺灣原住民音樂資料蒐集暨數位化計畫(第二期)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版時間: 
1997.10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高雄市 桃源區 桃源里 四社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演出: 
顏百利 [領唱]
計畫主持人: 
吳榮順
製作: 
吳榮順
錄製: 
吳榮順

識別碼

識別碼
M0003326

出版者

出版者
出版者: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