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接客人(歡迎歌)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邵族傳統詞曲
這首名為接客歌或歡迎歌的邵族民歌,從樂曲結構或歌詞排列的順序來說,都是一首由三個不同曲調所集結成的類似“組曲”歌謠。第一個樂段是以do起音的la調式五聲音階為曲調,節奏是明快的單拍子結構。從曲調的來源來看,與1922年張福興在日月潭所採集而出版的「水社化番杵音歌謠」樂譜當中,其中的「來遊誘歌」在歌詞幾乎是完全一樣,曲調的基礎也並未完全改變,只是可能由於演唱者詮釋的方式稍有不同,而在曲調上增減數音而已。甚至在同一年1922年田邊尚雄在同一地點所採錄到了名為「歡迎歌」,在曲調上幾乎與1998年石阿松所唱的完全一樣。第二個樂段,不管歌詞或曲調,無疑的幾乎是每個台灣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歌調。是的,台灣早期的作曲家呂泉生,以1922年張福興所採錄到的「親睦歌」為曲調基礎,事實上就是運用了該曲調,而改編成名為「快樂的聚會」的合唱曲。這個段是也如同第一樂段一樣,以la調式五聲音階為曲調,旦卻將起音及音域提高大三度的mi起音,於是形成了作曲法上有趣的同一五聲音階反轉調式的法則來演唱。從張福興的採譜及呂泉生所改編的版本,來與石阿松所演唱的版本比較,我們會發覺前者是以相當規則化、格式化的唱法為本,然而後者民歌特性中的即興自由吟唱、加花隨襯任我遨遊的本質,卻是相當程度地保存了邵族民歌一貫的自由吟唱風。 組曲的第三樂段,雖然在歷史文獻當中,所們無法找到該曲調之出處,但族人從第二段接到第三段,唱起來是多麼自然而毫無空隙之感,這是邵族人民歌創作語法上的“絕竅”。第三段一開始先延續第二段的調式音,然後在歌詞 “isia memanta” 的 “ta” 之處,利用同音異名移高四度,變成了以do起音的sol調式來作巧妙的結尾。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接客人(歡迎歌)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邵族傳統詞曲
這首名為接客歌或歡迎歌的邵族民歌,從樂曲結構或歌詞排列的順序來說,都是一首由三個不同曲調所集結成的類似“組曲”歌謠。第一個樂段是以do起音的la調式五聲音階為曲調,節奏是明快的單拍子結構。從曲調的來源來看,與1922年張福興在日月潭所採集而出版的「水社化番杵音歌謠」樂譜當中,其中的「來遊誘歌」在歌詞幾乎是完全一樣,曲調的基礎也並未完全改變,只是可能由於演唱者詮釋的方式稍有不同,而在曲調上增減數音而已。甚至在同一年1922年田邊尚雄在同一地點所採錄到了名為「歡迎歌」,在曲調上幾乎與1998年石阿松所唱的完全一樣。第二個樂段,不管歌詞或曲調,無疑的幾乎是每個台灣人都能朗朗上口的歌調。是的,台灣早期的作曲家呂泉生,以1922年張福興所採錄到的「親睦歌」為曲調基礎,事實上就是運用了該曲調,而改編成名為「快樂的聚會」的合唱曲。這個段是也如同第一樂段一樣,以la調式五聲音階為曲調,旦卻將起音及音域提高大三度的mi起音,於是形成了作曲法上有趣的同一五聲音階反轉調式的法則來演唱。從張福興的採譜及呂泉生所改編的版本,來與石阿松所演唱的版本比較,我們會發覺前者是以相當規則化、格式化的唱法為本,然而後者民歌特性中的即興自由吟唱、加花隨襯任我遨遊的本質,卻是相當程度地保存了邵族民歌一貫的自由吟唱風。 組曲的第三樂段,雖然在歷史文獻當中,所們無法找到該曲調之出處,但族人從第二段接到第三段,唱起來是多麼自然而毫無空隙之感,這是邵族人民歌創作語法上的“絕竅”。第三段一開始先延續第二段的調式音,然後在歌詞 “isia memanta” 的 “ta” 之處,利用同音異名移高四度,變成了以do起音的sol調式來作巧妙的結尾。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音樂類別: 

原住民音樂

音樂族群: 

邵族音樂

音樂類型: 

歌謠

使用場合: 

歌樂非儀式音樂生活歌謠

語文: 

邵語

族群: 

邵族

主題關鍵字: 

邵族、生活歌謠、古歌、接客人、歡迎歌

相關計畫: 

「台灣原住民音樂資料蒐集暨數數位化計畫」(第一期)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南投縣 魚池鄉 日月潭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演出: 
石阿松 [演唱]
計畫主持人: 
吳榮順
錄製: 
李壬癸

識別碼

識別碼
M0000805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