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林福裕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林福裕,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電視廣告音樂人;1931 年 11 月 19 日出生於臺北木柵,2004 年 6 月 18 日逝世於美國西雅圖。臺北師範學院畢業後投入兒童合唱團教學,師承呂泉生,擔任多個合唱團指揮及指導老師。另也創作廣告歌曲,膾炙人口;晚年創作臺語歌謠,富關懷本土內涵,獲得社會高度評價。曾榮獲社會教育貢獻獎、教育部文藝獎章。

LIN Fu-Yu was a music educator, composer and TV commercial musician. He was born in Taipei's Muzha District on Nov. 19, 1931 and died in Seattle, Washington on Jun. 18, 2004. After graduating from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he devoted his life to teaching choral music to children. Lin studied with Lu Chuan-sheng. He served as conductor and instructor for several choirs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Lin also wrote music for TV commercials, many of which are still quite popular. In his later years, Lin wrote Taiwanese (also known as Hoklo) songs, which were filled with a nativist quality that showed concern for Taiwan and received innumerable accolades. He received the Social Education Contribution Award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Literature and Art Award in music category.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林福裕
其他名稱
英文名: 

LIN Fu-Yu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作曲家、音樂教育家|
林福裕,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電視廣告音樂人;1931 年 11 月 19 日出生於臺北木柵,2004 年 6 月 18 日逝世於美國西雅圖。臺北師範學院畢業後投入兒童合唱團教學,師承呂泉生,擔任多個合唱團指揮及指導老師。另也創作廣告歌曲,膾炙人口;晚年創作臺語歌謠,富關懷本土內涵,獲得社會高度評價。曾榮獲社會教育貢獻獎、教育部文藝獎章。

LIN Fu-Yu was a music educator, composer and TV commercial musician. He was born in Taipei's Muzha District on Nov. 19, 1931 and died in Seattle, Washington on Jun. 18, 2004. After graduating from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he devoted his life to teaching choral music to children. Lin studied with Lu Chuan-sheng. He served as conductor and instructor for several choirs throughout his lifetime. Lin also wrote music for TV commercials, many of which are still quite popular. In his later years, Lin wrote Taiwanese (also known as Hoklo) songs, which were filled with a nativist quality that showed concern for Taiwan and received innumerable accolades. He received the Social Education Contribution Award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Literature and Art Award in music category.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社會教育貢獻獎

獲獎: 

教育部文藝獎章

生平: 

熱愛音樂的青年
1931 年 11 月 19 日出生於臺北木柵,由於父親林朝聘及母親張金蘭皆在臺北市任教,年幼的林福裕在木柵鄉下由外婆帶大。童年時光從外婆及兒時玩伴習得不少老唸謠,如《新娘新噹噹》、《指呀指鮕代》等歌謠。

1946 年,考取臺北師範學校普通科,後又重考藝術科。1948 年,因著對於音樂的熱愛,林福裕降轉音樂科,跟隨沈炳光學習合唱、作曲及指揮等課程。父母微薄的收入維持一家八口的生活,甚是辛苦,所幸林福裕讀的是公費的師範學校,能減輕家中的負擔。1951 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深耕臺灣合唱教育
1951 年起,林福裕任教於臺北市福星國小,不但教學有無比的熱忱,還不斷練琴且研讀音樂理論。因工作上的需要,意識到學習聲樂及合唱指導有其必要,遂拜師於呂泉生。學習其間,考上文協合唱團,1952 年與合唱團在臺北市國際戲院演出,林福裕擔任獨唱。因表現優異,此後合唱團對外演出的獨唱幾乎都由林福裕擔綱。

1956 年,在恩師呂泉生及校長林煉的支持下,成立了臺灣第一個兒童合唱團。翌年,林福裕所指導的福星國小合唱團,獲得全省音樂比賽首屆國小合唱比賽冠軍,開啟他人生以合唱為志業的道路。1960 年,受呂泉生所託,林福裕協助指導榮星合唱團,為期八年,累積不少實務經驗。

因教學經驗豐富且長期投注於合唱指導不遺餘力,林福裕受邀與李志傳合編《國民學校音樂課本》及《國民學校唱遊》,嘉惠學子;另與恩師康謳創辦《音樂教育月刊》,將自身教學經驗,寫成《兒童發聲指導法》,讓更多教師領略合唱教學。1971 年,榮獲教育部頒發「社會教育貢獻獎」;隔年,再獲文藝獎章。

歌曲創作及跨界配樂
除合唱教學外,林福裕也嘗試歌曲創作。1953 年起,以《少年進行曲》、《我的馬》及《風來了》參加《新選歌謠》獲得發表。1956 年,更以《惜春》榮獲臺灣文化協進會第七屆全省音樂比賽文藝類三等獎。
1963 年,林福裕辭去教職,投入更寬闊的音樂事業,與其胞弟、友人共組「幸福男聲合唱團」,後又成立「幸福唱片公司」,擔任編曲、製作、演唱及演唱指導等。他同時也身兼其他唱片公司的音樂指導,許多流行歌手因他的指導,演唱水準提高不少。林福裕還受委託創作多首廣告歌曲,如《乖乖》、《綠油精》等,膾炙人口也帶動商品銷售。從古典跨足流行樂界,林福裕為通俗音樂注入一股新氣象。

1966 年,林福裕應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委託創作民謠編曲《六月茉莉》及《哭調仔》,與其他作曲家一同響應國人交響作品的創作。

在國際間嶄露頭角
1966 年 6 月,林福裕接獲邀請,於 10 月赴日考察,其間跟隨維也納少年合唱團聲樂指導葛羅斯曼教授 (A. Grossmann, 1933年生) 學習兒童發聲法三個月,返臺後用於合唱團教學。

1969 年,與國內幾位友人共同籌組「臺北兒童合唱團」,該團經常出國巡迴演唱,足跡遍及三十餘國,並曾為多國元首獻唱,用音樂搭建良好國際橋梁。成立翌年,又與熱心人士籌組「中華民國兒童與少年合唱推廣協會」,協助全臺設立民間兒童合唱團。

經常帶合唱團出國訪問演出外,亦不斷有來自各國的邀約演講及研習活動。1982 年,獲得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獎學金,以「人類的聲音生理發展及保養」為題,赴紐約進行專題研究。返臺後,將研究成果有效發揮於教學。

關懷本土,寫作不輟
1989 年,林福裕移居美國調養身體;返臺後,與蕭泰然共同編輯《臺語創作藝術歌曲集》,並錄製唱片,受到大眾關注。1996 年,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作品發表「鄉土心、母語情─林福裕樂展」,獲得極高評價。他將畢生創作有系統地整理出版,並正視智慧財產權益,保障創作人才。2004 年 5 月 22 日,於西雅圖 Benaroya Hall 舉辦「西雅圖臺灣傳統文化週─臺灣作曲家林福裕作品演唱會」;同年 6 月 18 日,病逝於西雅圖,享年73歲。

領域: 

音樂教育家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1.11.19
逝世時間: 
2004.06.18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北市 木柵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逝世地點: 
美國西雅圖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識別碼
M074

事件列表

事件
事件地圖 
事件列表 
  • 1931.11.19

    11 月 19 日,出生於臺北木柵。

  • 1941

    搬至臺北市定居。

  • 1946

    考取臺北師範學校普通科。

  • 1947

    考上藝術科。

  • 1948

    熱愛音樂,因而轉音樂科。

  • 1951

    以優異成績畢業,任教於福星國小,且隨呂泉生學習聲樂。

  • 1952.10.31

    10 月 31 日,在臺北市國際戲院與文協合唱團一同演出,並擔任獨唱。

  • 1953

    以同聲二部合唱《少年進行曲》獲得第十三期《新選歌謠》歌曲發表。

  • 1955

    分別在第四十期、第四十三期《新選歌謠》發表《我的馬》及《風來了》兩首創作歌曲。

  • 1956.03.31

    3 月 31 日,在臺大醫學院大禮堂舉辦個人第一場獨唱會。

  • 1956

    以《惜春》獲得臺灣文化協進會主辦的第七屆全省音樂比賽文藝類三等獎。

  • 1956

    成立臺灣第一個兒童合唱團。

  • 1957

    由林福裕所指導的福星國小合唱團獲得全臺首屆國小合唱比賽冠軍。

  • 1958

    獲得臺北市西區扶輪社「第四屆扶輪音樂獎」。

  • 1959.04.08

    4 月 8 日,出任臺北市教師合唱團總幹事。

  • 1959.06

    6 月,應邀與臺北市教師合唱團共同於中山堂舉行民歌民謠童謠演唱會。

  • 1959.11

    11 月,慶祝國父誕辰演唱會,擔任臺北市教師合唱團指揮。

  • 1960

    受呂泉生所託,協助指導榮星合唱團。

  • 1960.01.10

    1 月 10 日,於國立藝術教育館舉辦個人第二場獨唱會。

  • 1961

    受呂泉生推薦,接任大同員工合唱團指導老師。

  • 1963

    辭去國小教職,投入流行音樂事業,組「幸福男聲合唱團」後,又成立「幸福唱片公司」,擔任編曲、製作、演唱及演唱指導等。

  • 1964

    應國教研習會邀請講授「兒童合唱指導」課程,共指導十幾期學員。

  • 1966

    應臺北市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六月茉莉》及《哭調仔》。

  • 1967

    辭去榮星合唱團指導,為大同育幼院頌恩合唱團擔任義務指揮一年。

  • 1968

    應聘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副指揮。

  • 1969

    與國內幾位友人共同籌組「臺北兒童合唱團」,後更名為「臺北基督教兒童合唱團」。

  • 1970

    籌組「中華民國兒童與少年合唱推廣協會」,出任總幹事。

  • 1971

    出任第六屆亞洲兒童合唱大會總幹事。

  • 1971.05

    5 月,組織「中國青年合唱團」。

  • 1971.1

    10 月,擔任「心聲主婦合唱團」指揮。

  • 1971.11

    11 月,榮獲教育部頒發「社會教育貢獻獎」。

  • 1972.02

    2 月,榮獲教育部頒發文藝獎章。

  • 1972.08

    8 月,代表我國赴馬尼拉參加第一屆東南亞基督教聖樂促進會,為我國爭取到第二屆大會主辦權。

  • 1972.1

    10 月,應邀到菲律賓演講並指揮菲律賓兒童合唱團。

  • 1973

    獲邀至日本舉行專題演講。

  • 1974

    參加在日本舉辦的「東南亞兒童合唱指揮研習會」。

  • 1974.09

    9 月,出任第二屆東南亞基督教聖樂促進會大會執行總幹事。

  • 1976

    應邀至韓國擔任客座指揮,並指導韓國少年少女合唱團演唱個人中文歌曲。

  • 1978

    當選「中華民國聖樂促進會」理事長。

  • 1982.02

    2 月,獲得美國「洛克斐累基金會」獎學金,以「人類的聲音生理發展及保養」,赴紐約進行專題研究。

  • 1982

    獲得音樂協進會所頒發「音樂教育特殊貢獻獎」。

  • 1985

    榮獲總統所頒發「華夏獎章」。

  • 1988

    受邀擔任日本第四十一屆全國合唱比賽的國際評審。

  • 1989.07

    7 月,於國家音樂廳應邀擔任「黃河大合唱音樂會」,擔任部分曲目指揮。此為赴美前最後一次演出。

  • 1989

    移居美國。

  • 1995

    與蕭泰然共同編輯出版臺灣音樂史上第一本《臺語創作藝術歌曲集》,並錄製雷射唱片。

  • 1996.02.05

    2 月 5 日,首度在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的首場作品發表「鄉土心‧母語情─林福裕樂展」,全場以臺語演唱歌樂作品。

  • 2001

    罹患大腸癌。

  • 2004.05.22

    5 月 22 日,於西雅圖 Benaroya Hall 音樂廳舉辦「西雅圖臺灣傳統文化週─臺灣作曲家林福裕作品演唱會」。

  • 2004.06.18

    6 月 18 日,病逝於西雅圖。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