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林順賢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音樂教育家|
林順賢,音樂教育家,1932年生於基隆。林順賢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第六屆系友。他就讀臺中師範及師大期間,皆擔任學校管樂隊隊長,開啟音樂之路。1957年師大畢業後,林順賢至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視唱聽寫課程,育才無數。林順賢並曾為中國廣播公司撰寫音樂講稿、擔任伴奏,為耶穌會光啟社管理唱片及製作音樂節目,對於音樂教育的紮根工作不遺餘力。

LIN Shun-Hsien, born in Keelung in 1932, is a music educator. He graduated from the 6th class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at Taiwan Provincial Teachers' College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 During his study at Taichung Teachers' Junior College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TUE) and NTNU, he served as the head of the school wind band, taking the first step of his music career. After receiving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1957, he taught courses of ear training and sight singing at National Taiwan Academy of Arts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addition, he has wrote scripts for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s music programs, served as the accompanist for the BCC choir, and maintained recordings and produced music programs for Kuanhchi Cultural Group. In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developing musicianship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has been one of his major goals.

相關音樂地圖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林順賢
其他名稱
英文名: 

LIN Shun-Hsien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音樂教育家|
林順賢,音樂教育家,1932年生於基隆。林順賢為臺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第六屆系友。他就讀臺中師範及師大期間,皆擔任學校管樂隊隊長,開啟音樂之路。1957年師大畢業後,林順賢至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視唱聽寫課程,育才無數。林順賢並曾為中國廣播公司撰寫音樂講稿、擔任伴奏,為耶穌會光啟社管理唱片及製作音樂節目,對於音樂教育的紮根工作不遺餘力。

LIN Shun-Hsien, born in Keelung in 1932, is a music educator. He graduated from the 6th class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at Taiwan Provincial Teachers' College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 During his study at Taichung Teachers' Junior College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TUE) and NTNU, he served as the head of the school wind band, taking the first step of his music career. After receiving his Bachelor's degree in 1957, he taught courses of ear training and sight singing at National Taiwan Academy of Arts (now known a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the Arts). In addition, he has wrote scripts for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of China's music programs, served as the accompanist for the BCC choir, and maintained recordings and produced music programs for Kuanhchi Cultural Group. In the course of his career, developing musicianship of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has been one of his major goals.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生平: 

刻苦的幼年求學生涯
林順賢於1932年出生於基隆。4歲時隨家人搬遷至嘉義,1939年進入嘉義玉川公學校就讀(今嘉義市崇文國小)。小學期間由於父親工作關係而數度搬家及轉學,先後曾就讀臺南大灣公學校(今臺南市永康區大灣國小)、臺灣總督府臺南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今南大附小),後於1945年4月自斗南國民學校(今雲林縣斗南鎮斗南國小)畢業。同年7月,再度搬家至莿桐,進入斗南農業專修學校(1945年改名為臺南縣立斗南農校,1950年後臺灣省行政區重劃,改名為雲林縣立斗南中學),學習農事專業項目,並在此時期才開始學習注音符號及英文字母。1948年林順賢初中畢業,進入臺中師範(今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普通科。林順賢幼年的學習環境並不安穩,二戰時實施宵禁、1941年發生嘉義大地震、1945年國民政府來臺後的極大轉變,對於他這一代的學習與發展都產生極大影響。

音樂背景及師大音樂系
林順賢最早的音樂啟蒙,來自於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幼年在天主教會的彌撒儀式中,可見到祖父吹小號、叔叔拉小提琴、父親彈奏風琴。不過,音樂能力培養,卻是憑藉一己之力。林順賢進入臺中師範後才開始接觸五線譜,常向友人借譜抄錄,再利用教室的風琴自行練習,從最簡單的《拜爾教程》(Elementary Instruction Book for the Pianoforte Op. 101 No. 100) 開始,之後進階至可演奏韋伯 (Carl Maria von Weber, 1786-1826)《邀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 的程度。師範期間,憑著過人的音樂能力,擔任管樂隊指揮及隊長。畢業後林順賢進入國小教書,仍到處借琴練習,提升自己的音樂能力,終於在1953年考入師大音樂系,成為音樂系第6屆學生。在師大期間,林順賢主修鋼琴,曾師事周遜寬與張彩湘,並副修聲樂。三年級時即擔任系上演出韓德爾 (George F. Handel, 1685-1759)《彌賽亞》(Messiah, HWV56) 的伴奏。除鋼琴及聲樂,林順賢憑著管樂隊時期的經驗,自學上低音號、小號、單簧管等樂器,擔任學校的管樂隊隊長。管樂隊除了需負責學校週會的升降旗演奏,還有許多音樂會演出,亦常演出著名管樂曲目,例如蘇沙的進行曲。但因為管樂隊成員並非都是音樂系學生,因此林順賢常將須將樂譜改編,並抄寫成為簡譜,以便於團員使用。

音樂教育職涯
1957年自師大畢業後,林順賢曾短暫地於臺北市成淵高中擔任音樂教師,一年後旋至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專任,教授視唱聽寫等音樂基礎訓練課程,並於1993至1996年擔任音樂科主任;1997年退休,再繼續兼任至2002年。此外,他亦曾先後於文化大學、東吳大學、光仁國中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校兼任,教授視唱聽寫、樂理及鋼琴。課餘之時,林順賢還曾替中國廣播公司寫音樂講稿,參與許多音樂性節目製作,如星期日的「空中音樂廳」,以介紹音樂家為主;「空中歌劇院」、「用耳朵聽的音樂史」等節目則主要介紹唱片。他並曾於1960年代擔任中廣合唱團鋼琴伴奏,歷時10餘年。之後,他亦為耶穌會光啟社管理音樂唱片、資料及相關書籍,每週並負責製作30分鐘的音樂節目,由教育廣播電臺播放。此外,每週亦替光啟社提供給地方廣播電臺播放的5分鐘廣播短劇進行配樂。

對音樂教育的期許及展望
在音樂教學上,林順賢以法國音樂學者拉維尼亞克 (Albert Lavignac, 1846-1916) 編撰的Cours Complet Théorique et Pratique de Dictée Musicale(音樂聽寫的理論與實務)作為基礎教材,訓練學生的基礎音樂能力,並發展出一套適才適性的訓練方法,有效幫助學生提升音樂基礎能力,發揮潛質。在經歷了47年漫長的音樂教育生涯,林順賢深刻體認到臺灣音樂環境的改變。在他的求學時期,臺灣的音樂資源相當拮据,沒有充足的軟體師資,硬體設備也很匱乏,必須憑恃強烈的自學意志,才有可能學到音樂專門知識。例如在學生時代的管樂隊裡,雙簧管及低音管可說是稀有罕見的樂器;畢業後在聖家堂負責司琴時,也必須得靠自己學習與練習,才能勝任手腳並用的演奏方式。而當年擁有較豐富音樂資源的地方,並不在學校,而是光啟社等私人機構。如今臺灣整體音樂環境已大幅提升,軟硬體設備皆相當完善,林順賢亦期許後繼學子善用豐富的音樂資源,精進自我音樂能力,為臺灣音樂帶來更多的創新與發展。

感謝:林順賢老師

領域: 

音樂教育家

性別: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32

地點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基隆市

識別碼

識別碼
M16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