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摘厥貓菜(野菜)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這首潘烏吉演唱的摘蕨貓菜(野菜)(qayqutay)所使用的曲調,與流傳在恆春一帶的「台東調」完全一樣,歌詞卻是噶瑪蘭語與福佬語參半混合。歌詞原來分成三段,第一段儼然是福佬民歌「天烏烏」的再版,描述阿公與阿婆的爭執。第二及第三段,都是以噶瑪蘭原居地發生的事為主,敘述一位族人很會吃,分別在宜蘭及羅東一次都各吃了一大碗麵,最後要付帳了卻找不到錢來支付。從歌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一首相當具有詼諧性的噶瑪蘭/福佬混合式民歌。但潘烏吉演唱的錄音版本,僅只演唱了第一段歌詞。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摘厥貓菜(野菜)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qayqutay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這首潘烏吉演唱的摘蕨貓菜(野菜)(qayqutay)所使用的曲調,與流傳在恆春一帶的「台東調」完全一樣,歌詞卻是噶瑪蘭語與福佬語參半混合。歌詞原來分成三段,第一段儼然是福佬民歌「天烏烏」的再版,描述阿公與阿婆的爭執。第二及第三段,都是以噶瑪蘭原居地發生的事為主,敘述一位族人很會吃,分別在宜蘭及羅東一次都各吃了一大碗麵,最後要付帳了卻找不到錢來支付。從歌詞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它是一首相當具有詼諧性的噶瑪蘭/福佬混合式民歌。但潘烏吉演唱的錄音版本,僅只演唱了第一段歌詞。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音樂類別: 

原住民音樂

音樂族群: 

噶瑪蘭族音樂

音樂類型: 

歌謠

使用場合: 

非儀式音樂生活歌謠

語文: 

噶瑪蘭語

族群: 

噶瑪蘭族

主題關鍵字: 

噶瑪蘭族、生活歌謠、摘厥貓菜

相關計畫: 

「台灣原住民音樂資料蒐集暨數數位化計畫」(第一期)

時間

創建時間
出版時間: 
1998.11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花蓮縣 豐濱鄉 新社村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演出: 
潘烏吉 [演唱]
計畫主持人: 
吳榮順
製作: 
吳榮順
錄製: 
吳榮順

識別碼

識別碼
M0000343

出版者

出版者
出版者: 
風潮有聲出版有限公司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