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訴衷情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詳細資料

「訴衷情」是假以陸游這首悲壯的詩譜的曲,而由男中音來吟唱的作品。這也是盧炎第一首為男中音譜的歌曲。此曲主要是詩的吟頌,各種樂器的運用,也是以襯托出詩句內涵為主要的功能。音樂結構的材料是偏向於西方式的無調性,然而音樂整體的感受應當是屬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特色與趣味的。「訴衷情」作於美國紐約,是繼「浪淘沙」之後的另一首“吟古”創作。盧炎對聲樂的寫作大約分為兩類:一是用古代詩詞的吟唱配以室內樂的合奏,這即是作者所謂的“吟古”。二是用現代的詩詞,多半配以鋼琴的合奏,如陳黎的詩「家具音樂」等,這即是作者所謂的“頌今”。

詳細資料

名稱

主要名稱
訴衷情

典藏與管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描述

內容描述

「訴衷情」是假以陸游這首悲壯的詩譜的曲,而由男中音來吟唱的作品。這也是盧炎第一首為男中音譜的歌曲。此曲主要是詩的吟頌,各種樂器的運用,也是以襯托出詩句內涵為主要的功能。音樂結構的材料是偏向於西方式的無調性,然而音樂整體的感受應當是屬於我們傳統文化的特色與趣味的。「訴衷情」作於美國紐約,是繼「浪淘沙」之後的另一首“吟古”創作。盧炎對聲樂的寫作大約分為兩類:一是用古代詩詞的吟唱配以室內樂的合奏,這即是作者所謂的“吟古”。二是用現代的詩詞,多半配以鋼琴的合奏,如陳黎的詩「家具音樂」等,這即是作者所謂的“頌今”。

物件類別
音樂
其他內容描述
歌詞: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評析: 

此曲為男中音或女中音及長笛、雙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兩位打擊樂手的合奏曲,曲風甚為深沉、靜肅,相當的反應陸游原詞意境中的追憶與慨嘆。原詞略分四部份,以「慢板」譜曲並貫穿至尾,樂曲的段落性不似原詞之分野清晰,其連續性頗令樂曲有著一氣呵成之感,然此氣實為一長嘆也……。樂曲一開始雙簧管奏出短促的吟唱音形,伴隨著其它樂器的背景長音營造出空寂之感。四小節後,人聲激昂地唱出前兩句歌詞中詩人所要訴說當年的壯志凌雲,曲調素材雖以無調性音列為主,一字多音的運用仍貼切表現中文唱腔的聲韻。(李子聲)本段落的歌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人聲以較緩和、漸進弱化的方式唱出,且樂句因吟韻而越拖越長,之前的激情豪邁不再出現。器樂繼續細膩地營造出背景的色澤音響,偶爾各樂器會以不同的音色奏法,片段地重複人聲的曲調用以幫腔、潤飾。敲擊樂手使用的諸多中國打擊樂器如磬、木魚、梆子、鑼、鼓…等,更強化歌詞中的無限悲怨與惆悵。(李子聲)此段為器樂間奏部份,延續前段而來小、大提琴的泛音長音繼續無盡地延展,敲擊樂手仍使用各種樂器奏出不同質感與音色的差異在,此氛圍之中,長笛浮現出一清晰的五聲音階曲調,雙簧管隨之以不同之調性片段地呼應。在第八十六小節時,大、小提琴自然泛音的快速滑奏(glissando),短暫打斷了木管的情愫,而在三小節後的第八十九小節中,雙簧管奏出樂曲一開始的短促吟唱音形,也預示樂曲有返始的可能性。(李子聲)此段人聲以中弱(mp)的音量開使唱出原詞的後半部「胡未滅,鬢先秋…」,雖說所採用的音列與樂曲起始人聲所唱之首句音列有部分相同,但此處曲調之節奏鬆弛,樂曲整體的織度更為單薄,有如作詞之人「鬢髮已白,人已老」。在第九十八小節人聲如嘆息般的下行滑音之際,大提琴感性地奏出一上行音形,並搭配小提琴的泛音奏,形成一個經常出現的頑固音響。長笛、雙簧管的曲調線與人聲的主題音列若離偌合,亦使得人聲線條均勻地融入整體合奏樂聲中。(李子聲)雖然此處人聲以類似五聲音階的片段開始演唱原詩第四部份的歌詞,其它樂器仍繼續演奏之前出現的音樂素材,使有延綿不絕之感。之後,音樂織度朝向簡化的發展,曲調線條也逐漸單純化,木琴、小提琴分別有長樂句重疊地奏出人聲的曲調。最後在器樂的尾奏中,音樂的流動感逐漸凝結、停滯,寂靜之際頗有「人到暮年志未酬」的感慨……。(李子聲)

音樂類別: 

漢族音樂

音樂族群: 

漢族音樂

語文: 

中文

族群: 

漢人

主題關鍵字: 

盧炎、訴衷情、藝術歌曲

相關計畫: 

台灣作曲家手稿曲譜及影音資料數位化(第二期)

創作者

作者
作曲者: 
盧炎
作詞者: 
陸游

地點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臺北市 內湖區 康樂街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貢獻者

貢獻者
計畫主持人: 
潘世姬

識別碼

識別碼
M0906439

出版者

出版者
出版者: 
盧炎
檔案列表